高等学校交往空间及其环境设计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前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高等学校建筑发展概述 | 第8-17页 |
一、 国外高校建筑发展概述及现状 | 第8-11页 |
1. 国外高校建筑发展历史概述 | 第8-10页 |
2. 国外高校建筑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| 第10-11页 |
二、 我国高校建筑发展概述及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 我国高校建筑发展历史概述 | 第11-13页 |
2. 我国高校建筑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| 第13-14页 |
三、 教育内涵的演变以及相应校园建筑与环境的演变 | 第14-15页 |
1. 教育内涵的演变 | 第14-15页 |
2. 校园建筑与环境的演变 | 第15页 |
四、 教育的社会化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建筑空间环境中人的交往行为及心理 | 第17-25页 |
一、 交往 | 第17-21页 |
1. 行为与环境 | 第17-18页 |
2. 交往的概念与性质 | 第18-21页 |
二、 空间 | 第21-25页 |
1. 交往空间 | 第21-22页 |
2. 交往距离 | 第22页 |
3. 空间的尺度与比例 | 第22-23页 |
4. 交往空间的整体感受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校园交往空间及其环境设计 | 第25-74页 |
一、 校园中心区的交往空间设计 | 第25-41页 |
1. 校园中心广场的概念和分类 | 第26-27页 |
2. 校园中心广场的设计原则 | 第27-41页 |
二、 教学区的交往空间设计 | 第41-57页 |
1. 教学楼内部的交往空间设计 | 第41-51页 |
2. 教学楼之间及其周边的交往空间设计 | 第51-57页 |
三、 生活区的交往空间设计 | 第57-68页 |
1. 学生活动中心交往空间的设计 | 第57-64页 |
2. 学生宿舍中的交往空间设计 | 第64-68页 |
四、 交通网络中的交往空间设计 | 第68-74页 |
1. 交通网络中人的行为 | 第68-69页 |
2. 交通网络中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 | 第69-74页 |
第四章 高校校园交往空间的整体构想 | 第74-83页 |
一、 高校交往空间的再认识 | 第74-75页 |
1. 高校交往空间是一个物质空间 | 第74页 |
2. 高校交往空间是一个知觉空间 | 第74页 |
3. 高校交往空间是整个高校空间的虚拟空间 | 第74-75页 |
4. 高校交往空间是“不特定空间” | 第75页 |
二、 高校交往空间的环境设计 | 第75-78页 |
1. 注重场所精神 | 第76-77页 |
2. 合乎理性的空间序列 | 第77页 |
3. 具有情趣的空间组合 | 第77页 |
4. 创造文化的空间意念 | 第77-78页 |
三、 校园场 | 第78-83页 |
1. 校园场的概念 | 第78-79页 |
2. 三种高校模式下的校园场及其发展 | 第79-83页 |
结束语 | 第83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