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--稻病虫害论文--虫害论文

褐飞虱发生系统的混沌特性及其预测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11页
英文摘要第11-16页
引言第16-18页
上篇 文献综述第18-46页
 第一章 褐飞虱发生的生物学概况第19-24页
  1 褐飞虱发生概况第19-20页
  2 褐飞虱迁飞研究现状第20-21页
   2.1 褐飞虱迁飞的生理生态因素第20页
   2.2 褐飞虱迁飞行为与迁飞规律第20-21页
  3 虫源性质的研究第21-24页
 第二章 混沌理论及其在昆虫学中的应用第24-33页
  1 混沌理论的基本概念第24-27页
   1.1 混沌第24-25页
   1.2 倍周期分叉与混沌第25页
   1.3 Feigenbaum普适性原理第25页
   1.4 奇怪吸引子第25-26页
   1.5 Lyapunov指数和吸引子第26页
   1.6 分形和分维第26页
   1.7 奇怪吸引子的维数第26-27页
   1.8 重构相空间第27页
  2 混沌的定性和定量描述第27-28页
   2.1 Lyapunov指数第27-28页
   2.2 测度熵(K熵)第28页
   2.3 分数维第28页
   2.4 功率谱指数第28页
   2.5 标度指数第28页
  3 混沌的观察方法第28-29页
  4 昆虫中的混沌研究第29-31页
   4.1 昆虫生态学模型中混沌研究第29-30页
    4.1.1 没有世代交叠的单一种群中的混沌第29-30页
    4.1.2 具有时滞的单一种群中的混沌第30页
   4.2 昆虫种群中的混沌研究第30-31页
  5 结论第31-33页
 第三章 害虫预测预报进展第33-46页
  1 预测预报方法的发展第33-36页
   1.1 经验预测法(50-60年代)第34页
   1.2 实验预测法(60-70年代)第34页
   1.3 统计预测法(80年代)第34-36页
   1.4 信息预测法(80-90年代)第36页
  2 害虫长期预报的可行性第36-38页
   2.1 导致害虫长预报不稳定的因素第37页
   2.2 害虫长期预报的可行性第37-38页
  3 预测预报方法的最新进展第38-44页
   3.1 基于人工神经网络(ANN)的预测方法第38-40页
   3.2 相空间重构预测法第40-42页
   3.3 基于小波变换的预测方法第42-44页
  4 展望第44-46页
中篇 褐飞虱发生系统的混沌特性研究第46-79页
 第四章 褐飞虱发生系统的混沌诊断第47-55页
  1 资料来源第47页
  2 原理及方法第47-51页
   2.1 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第48页
   2.2 Poincare截面法第48-49页
   2.3 返回映象第49-50页
   2.4 功率谱和自相关函数第50-51页
  3 研究结果第51-54页
  4 结论与讨论第54-55页
 第五章 褐飞虱发生系统混沌吸引子关联维数的确定第55-60页
  1 资料来源第55页
  2 原理及方法第55-57页
  3 研究结果第57-58页
  4 讨论第58-60页
 第六章 褐飞虱发生系统混沌吸引子Kolmogorov熵的确定与可预报尺度第60-65页
  1 资料来源第60页
  2 原理及方法第60-62页
  3 结果与分析第62-63页
  4 讨论第63-65页
 第七章 褐飞虱发生时间序列的Lyapunov指数的提取第65-70页
  1 理论与方法第65-67页
  2 结果与分析第67-68页
  3 讨论第68-69页
  褐飞虱发生系统演变的评述第69-70页
 第八章 褐飞虱发生的分形性质研究第70-79页
  1 材料与方法第70-73页
   1.1 资料来源第70-71页
   1.2 研究原理及方法第71-73页
    1.2.1 分形维数计算第71-72页
    1.2.2 多重分形维数计算第72-73页
  2 结果分析第73-76页
   2.1.1 不同年份褐飞虱发生的分维值的计算结果第73-74页
   2.1.2 不同月份褐飞虱发生的分维数值的计算结果第74-75页
   2.1.3 褐飞虱田间发生的多重分形维数谱计算结果第75页
   2.2 结果分析第75-76页
  3 讨论第76-79页
下篇 褐飞虱发生预测新技术第79-122页
 第九章 褐飞虱长期预测的相空间方法第80-95页
  1 相空间重构预测原理与基本假设第80-81页
   1.1 相空间重构预测原理第80-81页
   1.2 基本假设第81页
  2 研究材料第81-82页
  3 相空间模的“相似”预测法第82-85页
   3.1 方法第82页
   3.2 计算结果第82-85页
  4 相空间“线性回归”预测法第85-88页
   4.1 相空间线性回归模式的建立第85页
   4.2 方法的应用第85-88页
  5 相空间“近邻态模的多项式回归”预测法第88-91页
   5.1 相空间近邻态模的多项式回归模式的建立第88-89页
   5.2 方法的应用第89-91页
  6 相空间“多点相似改进”预测法第91-94页
   6.1 预测方法的建立第91-92页
   6.2 方法的应用第92-94页
  7 结论与讨论第94-95页
 第十章 褐飞虱发生的神经网络预测第95-103页
  1 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第95-97页
  2 基于神经网络的褐飞虱中期预报第97-99页
   2.1 因子选择第97页
   2.2 方法的应用第97-99页
  3 褐飞虱发生的神经网络预警系统第99-102页
   3.1 预警系统的设计第99-100页
    3.1.1 神经网络模型第99页
    3.1.2 知识库第99页
    3.1.3 报警规则第99-100页
    3.1.4 人机界面第100页
   3.2 因子选择第100页
   3.3 方法的应用第100-102页
  4 结论与讨论第102-103页
 第十一章 相空间重构与神经网络的融合预测第103-107页
  1 相空间重构第103页
  2 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第103页
  3 相空间重构与神经网络融合预测方法第103页
  4 方法的应用第103-106页
  5 结论与讨论第106-107页
 第十二章 褐飞虱长期预测建模中的因子选择第107-113页
  1 资料来源第107页
  2 研究方法第107-108页
  3 研究结果第108-112页
   3.1 因子选择与预测模型建立第108-109页
   3.2 预报模型的对比分析第109-111页
   3.3 预报检验第111-112页
  4 结论与讨论第112-113页
 第十三章 褐飞虱灾害研究的复杂性理论框架第113-120页
  1 复杂性与褐飞虱灾害复杂性特征第113-115页
   1.1 什么是复杂性第113-114页
   1.2 褐飞虱灾害复杂性特征第114-115页
  2 褐飞虱灾害复杂大系统第115-116页
  3 复杂性问题研究中的非线性科学第116-117页
  4 褐飞虱灾害研究的复杂性理论框架第117-119页
  5 结语第119-120页
 第十四章 结论第120-122页
参考文献第122-136页
附录第136-137页
致谢第137页

论文共13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DCT频域条件帧间补偿压缩法的研究及在医学超声心动图像上的应用
下一篇: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