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--个人(社会人)论文

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

前言第1-7页
第一章  绪论: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方法第7-17页
 一、 问题的提出第7-10页
  (1) 社会群体沟通失衡现象的普遍性第7-8页
  (2) 探讨社会群体平衡沟通的必要性第8-10页
 二、 研究方法简述第10-15页
  (1) 三维成像——凝视一点的立体视角第11页
  (2) 雪中芭蕉——打破时空的取材视界第11-12页
  (3) 得鱼忘筌——溶盐于水的会通方法第12-15页
 三、 论题限定及基本构想第15-17页
  (1) 论题内容限定第15页
  (2) 主要概念界定第15页
  (3) 主要命题或启示第15-17页
第二章  社会群体划分的学理第17-23页
 一、 社会群体现象是客观的,社会群体划分是主观的第17-18页
 二、 社会群体往往以混合群体的方式存在第18-19页
 三、 社会群体的优劣势受多元支配力、影响力制约第19-21页
 四、 社会群体的优劣势是相对的、暂时的第21-23页
第三章  群际“关系”、“平衡”的学理第23-36页
 一、 “平衡”是引导走出“关系”迷宫的线第23页
 二、 关系及平衡理论的范式转变第23-26页
 三、 沟通平衡理论的建构第26-36页
第四章  话语影响力的平衡第36-55页
 一、 话语影响力概念的提出与界定第36页
 二、 关于话语影响力的几个命题的简释第36-55页
第五章  理念价值与底线价值的平衡第55-74页
 一、 理念价值、规范价值、实用价值、底线价值四层次说简释第55-56页
 二、 达成价值共识是必要的,也是可能的第56-60页
 三、 达成价值共识是个长期的、艰难的博弈过程第60-61页
 四、 理念价值是社会群体沟通平衡的北斗第61-64页
 五、 底线价值是社会群体沟通的基本保障第64-70页
 六、 适时调整规范价值是沟通平衡的稳定器第70-74页
第六章  关于“度”的几个命题第74-88页
 一、 在一定的限度内,信息量、参与度、自由度与社会群体沟通效果呈正相关;超过平衡点则走向反面第74-79页
 二、 不要拔高社会无力满足的期望值,不要加剧社会群体间的心理失衡第79-88页
第七章  关于“时”的几个命题第88-111页
 一、 社会转型的剧烈程度,决定社会群体间沟通的难度第88-96页
 二、 沟通失衡的积淀具有传承性、爆发性,经常出现“父债子还”现象第96-101页
 三、 对潜在社会群体的沟通,未雨绸缪事半功倍,亡羊补牢事倍功半第101-104页
 四、 “时滞”、“时差”和“断裂”是社会群体沟通平衡的几个难点第104-111页
第八章  手段、渠道的平衡第111-6页
 一、 人际传播、组织传播、大众传播的功能是互补的,而不是互代的第111-118页
 二、 健全的沟通渠道不仅带来社会群体沟通的平衡,还带来健全的公民和健全的社会第118-125页
 三、 社会群体沟通问题不能从客体的直观形式去理解,应当从主体的感性实践活动去理解第125-129页
 四、 沟通改革只有在物质与精神范围中同时进行才能奏效第129-6页
第九章  艺术的沟通与沟通的艺术(略)第6页
 一、 说真话是最高、最好的艺术第6页
 二、 关于中介艺术的几个命题第6页
 三、 关于雅与俗的几个命题第6页
第十章  理性与非理性(略)第6页
 一、 每个群体的理性往往导致社会整体的非理性第6页
 二、 社会整体的非理性导致人类的灾难第6页
 三、 沟通不在于理性,也不在于非理性,而在于两者的制衡第6页
第十一章  个案:对“中梗阻”现象的调查和剖析(略)第6-130页
几点收获代结语第130-133页
注释第133-135页
参考文献第135-164页

论文共1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九运会周期射击赛制改革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射击运动发展的影响
下一篇:我国国有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重组的方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