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地有毒植物紫茎泽兰灭蚜活性物质及制剂研究
|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-31页 |
| 一、 草原有毒植物分布、危害概述 | 第7-8页 |
| 二、 有毒植物成分的复杂性和利用途径 | 第8-9页 |
| 三、 草原有毒植物紫茎泽兰研究进展 | 第9-13页 |
| 四、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| 第13-25页 |
| 五、 防治蚜虫农药研究进展 | 第25-31页 |
| 第二部分 论文正文 | 第31-92页 |
| 第一章 四川草地紫茎泽兰资源调查研究 | 第33-45页 |
| 一、 实验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1. 现场采集标本法 | 第33页 |
| 2. 资料收集与分析法 | 第33页 |
| 3. 定点观察与实地调查法 | 第33-34页 |
| 二、 实验结果及讨论 | 第34-44页 |
| 1. 紫茎泽兰的植物学特性 | 第34-35页 |
| 2. 紫茎泽兰传入四川省的历史情况 | 第35-37页 |
| 3. 紫茎泽兰的传播途径 | 第37页 |
| 4. 紫茎泽兰在四川省的分布及蔓延趋势 | 第37-40页 |
| 5. 自然地理条件对紫茎泽兰生长的影响规律 | 第40-41页 |
| 6. 紫茎泽兰的危害情况 | 第41-44页 |
| 三、 结论 | 第44-45页 |
| 第二章 紫茎泽兰中灭蚜物质研究 | 第45-72页 |
| 一、 实验方法 | 第45-51页 |
| (一) 实验材料和仪器 | 第45-46页 |
| (二) 实验方法 | 第46-51页 |
| 1. 植物成分提取的系统溶剂实验方法 | 第46-47页 |
| 2. 全面反馈优化法 | 第47-48页 |
| 3. 膜分离技术对植物成分的分离方法 | 第48页 |
| 4. 薄层层析(TLC)实验方法 | 第48-49页 |
| 5. 液相色谱对植物成分分离纯化实验方法 | 第49-50页 |
| 6. 植物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| 第50页 |
| 7. 灭蚜活性测定法 | 第50-51页 |
| 二、 实验结果及讨论 | 第51-71页 |
| (一) 紫茎泽兰灭蚜有效成分提取溶剂选择和优化 | 第51-57页 |
| (二) 紫茎泽兰中灭蚜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| 第57-67页 |
| (三) 灭蚜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研究 | 第67-71页 |
| 三、 结论 | 第71-72页 |
| 第三章 生物灭蚜剂制剂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| 第72-83页 |
| 一、 实验方法 | 第72-75页 |
| 1. 制剂的组成与优化途径 | 第73页 |
| 2. 室内灭蚜药效实验方法 | 第73-74页 |
| 3. 田间药效试验方法 | 第74-75页 |
| 二、 实验结果 | 第75-82页 |
| 1. 生物灭蚜剂最佳配方的确定 | 第75页 |
| 2. 生物灭蚜剂的室内药效试验 | 第75-77页 |
| 3. 生物灭蚜剂的田间药效试验 | 第77-82页 |
| 三、 结论 | 第82-83页 |
| 第四章 结论 | 第83-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