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文献综述 16S rRNA在放线菌分子鉴别和分类中的作用及RFLP和RAPD方法的应用 | 第1-18页 |
| 一.菌种的分类和鉴别,从形态比较到使用分子时钟rRNA | 第6-11页 |
| 二.RFLP和RAPD | 第11-16页 |
| 三.RFLP及RAPD方法目前的优缺点及展望 | 第16-18页 |
| 论文工作 | 第18-76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18-20页 |
| 第一部分 从16S rRNA限定性酶切片段多样性上考察北里属(Kitasatosporia)的分类 | 第20-37页 |
| 前言 | 第20-21页 |
| 实验材料 | 第21-23页 |
| 实验方法 | 第23-30页 |
| 实验结果及讨论 | 第30-37页 |
| 第二部分 放线菌KO-7132的分类学研究 | 第37-74页 |
| 一.形态观察 | 第37-41页 |
| (一).实验材料 | 第37-40页 |
| (二).实验方法 | 第40页 |
| (三).实验结果和讨论 | 第40-41页 |
| 二.菌体成分分析 | 第41-50页 |
| (一).2,6-二氨基庚二酸(DAP)的分析 | 第41页 |
| (二).糖的分析 | 第41-44页 |
| (三).磷脂分析 | 第44-46页 |
| (四).甲基萘醌类分析 | 第46-49页 |
| (五).枝菌酸分析 | 第49-50页 |
| 三.培养特征 | 第50-53页 |
| (一).实验材料 | 第50-51页 |
| (二).实验方法 | 第51页 |
| (三).实验结果 | 第51-53页 |
| 四.生理生化特性 | 第53-56页 |
| (一).实验方法 | 第53-55页 |
| (二).实验结果 | 第55-56页 |
| 五.16S rRNA片段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 | 第56-63页 |
| (一).实验材料 | 第56-57页 |
| (二).实验方法 | 第57-61页 |
| (三).实验结果和讨论 | 第61-63页 |
| 六.DNA-DNA分子杂交 | 第63-67页 |
| (一).实验材料 | 第64-65页 |
| (二).实验方法 | 第65-66页 |
| (三).实验结果和讨论 | 第66-67页 |
| 七.KO-7132菌株和S.omiyaensis KA-1307株的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性状比较 | 第67-72页 |
| (一).实验方法 | 第67页 |
| (二).实验结果和讨论 | 第67-72页 |
| 八.结论 | 第72-74页 |
| ABSTRACT | 第74-7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6-84页 |
| 致谢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