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创新点摘要 | 第6-10页 |
| 前言 | 第10-11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2页 |
| ·苯乙酮简介 | 第11-12页 |
| ·苯乙酮的物理性质 | 第11页 |
| ·苯乙酮的用途 | 第11页 |
| ·苯乙酮的一般制备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·苯乙酮的生产前景 | 第12页 |
| ·有机物绿色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7页 |
| ·以氧气为氧化剂的氧化技术 | 第12-13页 |
| ·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的氧化技术 | 第13-14页 |
| ·以高铁酸钾为氧化剂的氧化技术 | 第14-15页 |
| ·以臭氧为氧化剂的氧化技术 | 第15-16页 |
| ·光催化氧化技术 | 第16-17页 |
| ·电催化氧化技术 | 第17页 |
| ·乙苯液相催化氧化合成苯乙酮的进展 | 第17-21页 |
| ·钒基催化剂的催化氧化 | 第17-18页 |
| ·杂多化合物的催化氧化 | 第18页 |
| ·分子筛的催化氧化 | 第18-19页 |
| ·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催化氧化 | 第19-20页 |
| ·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催化氧化 | 第20页 |
| ·金属簇化合物的催化氧化 | 第20页 |
| ·金属卟啉化合物的催化氧化 | 第20-21页 |
| ·金属酞菁化合物的催化氧化 | 第21页 |
| ·选题意义及其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21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章 以氧为氧化剂Co~(2+)催化氧化乙苯合成苯乙酮 | 第22-34页 |
| ·引言 | 第22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22-28页 |
| ·反应机理 | 第22-26页 |
| ·试剂与仪器 | 第26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27-28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3页 |
| ·促进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·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| ·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| ·促进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| ·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| 第31页 |
| ·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·氧气流速对反应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| 第三章 以氧为氧化剂Mn~(2+)催化氧化乙苯合成苯乙酮 | 第34-41页 |
| ·引言 | 第34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34页 |
| ·反应机理 | 第34页 |
| ·试剂与仪器 | 第3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4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34页 |
| ·实验结果和讨论 | 第34-39页 |
| ·促进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·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| 第36页 |
| ·促进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·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·氧气流速对反应的影响 | 第3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| 第四章 以H_2O_2为氧化剂Co~(2+)催化氧化乙苯合成苯乙酮 | 第41-51页 |
| ·引言 | 第41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41-44页 |
| ·反应机理 | 第41-44页 |
| ·试剂与仪器 | 第4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4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44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4-49页 |
| ·溶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·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·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| 第46页 |
| ·促进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·氧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·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·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| 第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| 结论 | 第51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7页 |
| 发表文章目录 | 第57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-60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60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