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2页 |
一、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比较 | 第12-23页 |
(一) 历史渊源的比较 | 第12-14页 |
1、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| 第12-13页 |
2、有限责任公司的历史沿革 | 第13-14页 |
(二) 性质的比较:"资合性"抑或"人合性" | 第14-15页 |
1、股份有限公司的"资合性" | 第14-15页 |
2、有限责任公司的"人合性" | 第15页 |
(三) 公司治理外部因素的比较 | 第15-21页 |
1、资本市场的比较 | 第16-19页 |
(1) 债务资本市场 | 第16-17页 |
(2) 证券市场 | 第17-18页 |
(3) 公司控制权市场 | 第18-19页 |
2、经理人市场的比较 | 第19-20页 |
3、非正式契约因素的比较 | 第20-21页 |
(四) 总结:有限责任公司治理所面临的特殊问题 | 第21-23页 |
二、中美有限责任公司治理法律规定的比较与分析 | 第23-32页 |
(一) 对美国《统一有限责任公司法》相关规定的评析 | 第23-26页 |
1、美国《统一有限责任公司法》的产生与发展 | 第23页 |
2、ULLCA(1996)中有关公司治理模式的规定 | 第23-25页 |
(1) 成员经营模式 | 第24页 |
(2) 经理经营模式 | 第24-25页 |
3、ULLCA(1996)中有关公司经营者忠诚义务和谨慎义务的规定 | 第25页 |
4、其它有关公司治理的规定 | 第25-26页 |
(二) 对中国公司法相关规定的评析 | 第26-30页 |
1、有关公司治理模式的规定 | 第26-28页 |
2、有关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的规定 | 第28-29页 |
3、有关股东、控股股东、实际控制人受信义务的规定 | 第29页 |
4、其它有关公司治理的规定 | 第29-30页 |
(三) 比较与总结 | 第30-32页 |
三、不同类型的有限责任公司治理 | 第32-38页 |
(一) 不同类型的有限责任公司:以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为核心的分析 | 第32-35页 |
1、单一股东之情形 | 第32-33页 |
2、多个股东参与企业管理之情形 | 第33页 |
3、多个股东聘请职业经理人参与企业管理之情形 | 第33-34页 |
4、引入新股东之情形 | 第34-35页 |
(二) 对不同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 | 第35-37页 |
(三) 问题的总结 | 第37-38页 |
四、我国有限责任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 | 第38-45页 |
(一) 从"法定治理"向"契约治理"转变 | 第38-39页 |
1、本文所指"法定治理" | 第38页 |
2、向"契约治理"的转变 | 第38-39页 |
3、强制和自治之间的平衡 | 第39页 |
(二) 具体模式的构建 | 第39-45页 |
1、倾向于"人合性"的治理模式 | 第40-41页 |
2、兼顾"资合性"与"人合性"的治理模式 | 第41-44页 |
3、倾向于"资合性"的治理模式 | 第44页 |
4、小结 | 第44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