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2-18页 |
·辽细辛研究概况 | 第12-15页 |
·辽细辛基源 | 第12-13页 |
·辽细辛本草考证 | 第13页 |
·辽细辛化学成分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辽细辛药理作用 | 第14-15页 |
·立题依据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辽细辛非挥发性化学成分提取分离 | 第18-24页 |
·辽细辛非挥发性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流程 | 第19-21页 |
·化合物结构鉴定 | 第21-22页 |
·讨论 | 第22-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辽细辛非挥发性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| 第24-35页 |
·样品收集及预处理 | 第25页 |
·辽细辛中L-细辛脂素、L-芝麻脂素和卡枯醇的同时含量测定 | 第25-28页 |
·色谱条件 | 第25-26页 |
·系统适用性实验 | 第26页 |
·溶液的制备 | 第26页 |
·线性关系考察 | 第26页 |
·精密度实验 | 第26-27页 |
·稳定性实验 | 第27页 |
·回收率实验 | 第27页 |
·样品测定 | 第27-28页 |
·提取工艺优化 | 第28-34页 |
·讨论 | 第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辽细辛非挥发性化学成抗菌活性研究 | 第35-44页 |
·溶液的配制 | 第36-37页 |
·菌悬液的配制 | 第36-37页 |
·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| 第37页 |
·纸片法测定辽细辛中L-细辛脂素、L-芝麻脂素和卡枯醇的抗菌活性 | 第37-38页 |
·96孔板法测定L-细辛脂素、L-芝麻脂素和卡枯醇的最低抑菌浓度 | 第38-42页 |
·讨论 | 第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附录 | 第48-52页 |
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