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1-25页 |
·催化化学的产生及作用 | 第11-12页 |
·磷酸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·Knoevenagel缩合反应综述 | 第13-18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13页 |
·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| 第13-18页 |
·Michael加成反应综述 | 第18-21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18-19页 |
·Michael加成反应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| 第19-21页 |
·乙酸丙酯的催化合成研究进展 | 第21-23页 |
·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| 第22页 |
·附载型催化剂 | 第22-23页 |
·无机盐及稀土氧化物催化剂 | 第23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多孔材料磷酸锌钴钠的低热固相合成及表征 | 第25-36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5-26页 |
·试剂和仪器 | 第25-26页 |
·磷酸锌钴钠的制备 | 第26页 |
·均匀设计实验方案 | 第26-29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26-27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27-29页 |
·数据挖掘处理、结果与讨论 | 第29-32页 |
·吸光度与各因素关系的回归分析建模 | 第29-30页 |
·收率与各因素关系的回归分析建模 | 第30-32页 |
·最优化计算求得的最佳合成条件 | 第32页 |
·最优条件下磷酸锌钴钠的低热固相合成及表征 | 第32-35页 |
·最优产物的XRD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最优产物的红外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最优产物的TG-DTG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最优产物的TEM分析 | 第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磷酸锌钴钠催化的Knoevenagel缩合活性研究 | 第36-41页 |
·磷酸锌钴钠催化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 | 第36-40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6-37页 |
·实验结果及讨论 | 第37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层状材料水合磷酸锌锂的低热固相法合成及表征 | 第41-5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1-43页 |
·试剂和仪器 | 第41-42页 |
·磷酸锌锂的制备 | 第42-43页 |
·均匀设计实验方案 | 第43-45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43-44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44-45页 |
·数据挖掘处理、结果与讨论 | 第45-48页 |
·吸光度与各因素关系的回归分析建模 | 第45-47页 |
·收率与各因素关系的回归分析建模 | 第47-48页 |
·最优化计算求得的最佳合成条件 | 第48页 |
·最优条件下磷酸锌锂的低热固相合成及表征 | 第48-50页 |
·最优产物的XRD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最优产物的红外分析 | 第49-50页 |
·最优产物的TG-DTG分析 | 第50页 |
·最优产物的TEM分析 | 第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磷酸锌锂催化的Michael加成活性研究 | 第51-57页 |
·磷酸锌锂催化的Michael加成反应 | 第51-56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1-53页 |
·实验结果及讨论 | 第53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六章 磷酸高铈铵的合成及其对乙酸丙酯的催化活性研究 | 第57-65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7-61页 |
·试剂与仪器 | 第57-58页 |
·磷酸高铈铵的合成、表征及催化剂(NH_4)_2Ce(PO_4)_2·H_2O/SO_4~(2-)的制备 | 第58-59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59页 |
·试验步骤 | 第59-60页 |
·乙酸丙酯的精制 | 第60-61页 |
·实验结果、数据处理与讨论 | 第61-65页 |
·催化剂(NH_4)_2Ce(PO_4)_2·H_2O/SO_4~(2-)催化酯化数据处理及结果讨论 | 第61-63页 |
·各类催化剂性能比较 | 第63页 |
·结论 | 第63-65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·总结 | 第65页 |
·展望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