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1页 |
·什么是泥火山 | 第10页 |
·泥火山的成因 | 第10页 |
·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| 第10-12页 |
·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| 第10-11页 |
·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| 第11页 |
·微生物遗传多样性 | 第11页 |
·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| 第11-12页 |
·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| 第12页 |
·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| 第12-15页 |
·传统的微生物可培养法 | 第12-13页 |
·生物标记物法 | 第13页 |
·Biolog 微量分析法 | 第13页 |
·PLFA 分析法 | 第13页 |
·核酸杂交分析技术 | 第13-14页 |
·基于PCR 的分子生物学的非培养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16S rDNA 在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| 第15页 |
·可培养方法中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| 第15-17页 |
·嗜盐微生物 | 第16页 |
·嗜盐放线菌 | 第16页 |
·嗜盐微生物酶活多样性 | 第16-17页 |
·泥火山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1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9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新疆泥火山细菌及产酶嗜盐放线菌的筛选及多样性研究 | 第21-33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采样站位 | 第21-22页 |
·主要试剂(见附录1) | 第22页 |
·主要仪器(见附录1) | 第22页 |
·培养基(见附录2) | 第22页 |
·引物 | 第22页 |
·序列分析软件 | 第22页 |
·放线菌酶活筛选培养基 | 第22-25页 |
·泥火山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 | 第22页 |
·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| 第22-23页 |
·菌株的筛选纯化、保藏与形态观察 | 第23页 |
·放线菌酶活筛选方法 | 第23页 |
·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| 第23页 |
·放线菌的NaCl 和KCl 耐受实验 | 第23页 |
·DNA 提取与回收 | 第23-24页 |
·16S rDNA 的PCR 扩增及PCR 产物纯化 | 第24-25页 |
·测序、系统进化分析及核酸序列收录号 | 第2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5-31页 |
·泥火山样品的物化分析 | 第25页 |
·放线菌的多样性研究 | 第25-28页 |
·细菌的多样性研究 | 第28-31页 |
·放线菌讨论 | 第31页 |
·细菌讨论 | 第31页 |
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新疆泥火山细菌多样性的非培养初步分析 | 第33-4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6页 |
·主要试剂(见附录1) | 第33页 |
·总DNA 的提取 | 第33页 |
·16S rDNA 的PCR 扩增及PCR 产物纯化 | 第33-34页 |
·连接反应 | 第34页 |
·转化 | 第34页 |
·阳性克隆的筛选 | 第34-35页 |
·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| 第35页 |
·PCR-RFLP 图谱分析 | 第35页 |
·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 | 第35页 |
·核酸序列收录号 | 第35-3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0页 |
·泥火山样品总DNA 的提取 | 第36页 |
·泥火山样品总DNA 的16S rDNA 扩增 | 第36-37页 |
·阳性转化子的筛选 | 第37页 |
·插入片段HaeⅢ酶切分析 | 第37页 |
·酶切后基因型频率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系统发育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讨论 | 第40-41页 |
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2-44页 |
·结论 | 第42页 |
·展望 | 第42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51页 |
附录1 | 第51-52页 |
附录2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