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4-8页 |
| 引言 | 第8-12页 |
| 第一章 望城皮影戏的历史源流 | 第12-17页 |
| 第二章 望城皮影戏的师承脉络及代表性艺人 | 第17-26页 |
| ·师承脉络 | 第17-23页 |
| ·代表性艺人 | 第23-26页 |
| 第三章 望城皮影戏的表演 | 第26-41页 |
| ·戏台 | 第27-29页 |
| ·戏班 | 第29-30页 |
| ·表演时间 | 第30-31页 |
| ·表演场合 | 第31-34页 |
| ·忌讳与行话 | 第34-35页 |
| ·表演程序 | 第35-39页 |
| ·演出报酬 | 第39-41页 |
| 第四章 皮影戏的音乐 | 第41-56页 |
| ·曲调式与宫调式 | 第42-44页 |
| ·文武场面 | 第44-50页 |
| ·音乐板式 | 第50-56页 |
| 第五章 望城皮影戏的剧本 | 第56-65页 |
| ·铁本和搭桥本 | 第56-60页 |
| ·赋子 | 第60-62页 |
| ·唱词 | 第62-65页 |
| 第六章 望城皮影戏的影人制作 | 第65-75页 |
| ·皮影类别 | 第65-69页 |
| ·影人制作 | 第69-70页 |
| ·造型设计 | 第70-75页 |
| 结语 | 第75-7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7-78页 |
| 附录 | 第78-79页 |
| 后记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