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8页 |
第一章 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构成 | 第18-28页 |
·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| 第18-25页 |
·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主体 | 第18-22页 |
·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客体 | 第22-24页 |
·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内容 | 第24-25页 |
·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特征 | 第25-28页 |
·精神损害结果上的非财产性 | 第25-26页 |
·赔偿方式上的抚慰性、补偿性与惩罚性 | 第26页 |
·司法适用上的局限性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存问题 | 第28-38页 |
·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理念滞后 | 第28-30页 |
·立法理念缺乏人权精神 | 第28-29页 |
·司法理念缺乏人权关怀 | 第29-30页 |
·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归责原则混乱 | 第30-34页 |
·无过错责任原则及其争论 | 第30-32页 |
·过错责任原则及其争论 | 第32-34页 |
·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缺乏确定性 | 第34-38页 |
·精神损害认定标准难以统一 | 第34-36页 |
·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存在差异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完善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建议 | 第38-52页 |
·确立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设想 | 第38-41页 |
·无过错责任原则 | 第38-39页 |
·过失相抵原则 | 第39-41页 |
·构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认定标准的设想 | 第41-49页 |
·国外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标准及其借鉴 | 第41-43页 |
·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应设的认定标准 | 第43-49页 |
·建立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减免制度的设想 | 第49-52页 |
·适用过失相抵原则减轻加害人赔偿责任 | 第49-50页 |
·受害人故意行为致害可以免除加害人责任 | 第50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