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提要 | 第1-13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3-22页 |
·分子材料微型化的发展趋势 | 第13页 |
·非计量化学的发展概况 | 第13-15页 |
·基于非化学计量分子的设计、组装和稳定化的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课题选择、研究目的及内容 | 第16-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-22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| 第22-48页 |
·分子轨道理论 | 第23-27页 |
·闭壳层分子的HFR 方程 | 第23-25页 |
·开壳层分子的HFR 方程 | 第25-27页 |
·电子相关问题 | 第27-35页 |
·物理图象 | 第27-28页 |
·电子相关能 | 第28-29页 |
·组态相互作用(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, CI) | 第29-30页 |
·耦合簇方法(Coupled-cluster, CC) | 第30-32页 |
·微扰计算方法 | 第32-35页 |
·密度泛函理论(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, DFT) | 第35-37页 |
·基组的选择 | 第37-38页 |
·电荷密度与布居分析 | 第38-42页 |
·振动频率的计算 | 第42-43页 |
·内禀反应坐标理论 | 第43-45页 |
·势能面上临界点的几何性质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第三章 基于平面四配位碳系列分子的夹心组装及其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48-103页 |
·引言 | 第48-50页 |
·基于平面四配位碳单元CAl_4~(2-)的夹心组装及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50-65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50页 |
·关于CAl_4~(2-)体系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50-64页 |
·夹心化合物概念的发展和新型夹心化合物的设计 | 第50-51页 |
·几何优化和稳定性 | 第51-54页 |
·反离子对“同夹板夹心”组装化合物的影响 | 第54-57页 |
·多负电荷阴离子的静电学稳定性 | 第57-60页 |
·组装过程中熔合(fusion)的本质 | 第60页 |
·分子轨道分析 | 第60-64页 |
·扩展的夹心化合物的设计 | 第64页 |
·结论 | 第64-65页 |
·基于杂原子 Si 取代的平面四配位碳单元CAl_3Si~–的夹心组装及其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65-72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66页 |
·关于CAl_3Si~–体系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66-72页 |
·夹心化合物的分子设计、几何优化和稳定性 | 第66-71页 |
·扩展的夹心化合物的设计 | 第71-72页 |
·结论 | 第72页 |
·基于18电子中性杂原子Si和Ga取代的平面四配位碳单元CSi_2Ga_2的夹心组装及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72-80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73页 |
·关于CSi_2Ga_2体系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73-79页 |
·夹心化合物的设计、几何优化和稳定性 | 第73-78页 |
·NBO 分析、分子轨道分析 | 第78-79页 |
·扩展的夹心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设计 | 第79页 |
·结论 | 第79-80页 |
·基于“自旋内置”的平面四配位碳自由基CAl_4~–的夹心化合物的分子设计、组装及其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80-95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80页 |
·关于CAl_4~–体系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80-94页 |
·夹心化合物的分子设计、几何优化和稳定性 | 第81-87页 |
·分子轨道分析 | 第87-88页 |
·扩展的夹心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设计 | 第88-94页 |
·结论 | 第94-95页 |
·基于杂原子Si取代的“自旋内置”的中性平面四配位碳自由基CAl_3Si的夹心组装及其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95-99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95页 |
·关于CAl_3Si 体系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95-98页 |
·夹心化合物的分子设计、几何优化和稳定性 | 第95-98页 |
·扩展的夹心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设计 | 第98页 |
·结论 | 第98-9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3页 |
第四章 基于平面超配位碳单元的夹心组装及其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103-122页 |
·引言 | 第103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103-104页 |
·获得稳定的原子簇组装化合物的一般性策略和方法 | 第104-105页 |
·“ “夹心”相互作用的本质是什么? | 第104页 |
·夹心组装的要求和技术是什么? | 第104-105页 |
·原子簇单元的分类及它们组装和稳定化的技术与方法?以及超碳单元CB_6~(2-)如何组装和稳定化? | 第105页 |
·夹心化合物的分子设计、几何优化和稳定性 | 第105-108页 |
·“ “同夹板夹心”组装过程中的反离子效应 | 第108-113页 |
·平面超配位碳(CB_6~(2-))和平面四配位碳(CAl_4~(2-))组装的夹心化合物的内禀属性的不同点,分子轨道分析和NBO分析 | 第113-116页 |
·化学修饰和功能化超碳原子簇CB_6~(2-),及扩展夹心化合物的设计 | 第116-117页 |
·超碳化合物存在的可行性分析 | 第117-118页 |
·结论 | 第1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8-122页 |
第五章 基于全金属芳香性系列分子的夹心组装及其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122-181页 |
·引言 | 第122-124页 |
·基于全金属芳香性Al_4~(2-)单元的夹心组装及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124-144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124页 |
·关于Al_4~(2-)体系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124-143页 |
·夹心化合物的分子设计 | 第124-125页 |
·几何优化和稳定性 | 第125-128页 |
·“ “同夹板夹心”组装过程中的反离子效应 | 第128-132页 |
·“ “杂夹板夹心”化合物及组装过程中的反离子效应 | 第132-136页 |
·夹心组装过程中熔合(fusion)的本质 | 第136-139页 |
·核独立化学位移(NICS) | 第139-140页 |
·分子轨道分析 | 第140-142页 |
·扩展的夹心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设计 | 第142-143页 |
·结论 | 第143-144页 |
·基于最简单的全金属芳香性单元Al_3~–三元环的夹心组装及其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144-152页 |
·关于Al_3~-体系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145-152页 |
·夹心化合物的分子设计 | 第145页 |
·几何优化和稳定性 | 第145-150页 |
·扩展的“杂夹板夹心”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设计 | 第150-151页 |
·分子轨道分析 | 第151-152页 |
·结论 | 第152页 |
·基于杂原子Si取代的全金属芳香性单元SiAl_3~-的夹心组装及其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152-161页 |
·夹心化合物的分子设计 | 第153页 |
·几何优化和稳定性 | 第153-158页 |
·SiAl_3~-组装和稳定化过程中的掺杂效应 | 第158页 |
·扩展的夹心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设计 | 第158-159页 |
·自然键轨道(NBO)、核独立化学位移(NICS)和轨道分析 | 第159-160页 |
·结论 | 第160-161页 |
·基于铝同族重元素的全金属芳香性单元Ga_3~–的夹心组装及其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161-167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161-162页 |
·夹心化合物的分子设计、几何优化和稳定性 | 第162-164页 |
·分子轨道分析 | 第164-165页 |
·扩展的夹心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设计 | 第165-167页 |
·结论 | 第167页 |
·基于全金属芳香性单元Al_3~-(2D)、Al_4~(2-)(2D)和Al_6~(2-)(3D)的类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分子设计、组装及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167-174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167-168页 |
·铝的“类金属”化合物的分子设计、几何优化和稳定性 | 第168-173页 |
·结论 | 第173-17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4-181页 |
第六章 基于全金属反芳香性单元的夹心组装及其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181-192页 |
·引言 | 第181-182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18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82-189页 |
·夹心化合物的分子设计 | 第182-183页 |
·几何优化和稳定性 | 第183-188页 |
·分子轨道分析 | 第188-189页 |
·结论 | 第189-1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0-192页 |
第七章 裸硼原子簇的夹心组装及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192-213页 |
·引言 | 第192-193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193-194页 |
·关于B_3~-体系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194-203页 |
·夹心化合物的分子设计、几何优化和稳定性 | 第194-201页 |
·化学修饰和功能化裸硼原子簇B_3~-以及扩展夹心化合物的设计 | 第201-202页 |
·结论 | 第202-203页 |
·双重反芳香性的裸硼原子簇单元B_6~(2-)的夹心组装及其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203-209页 |
·夹心化合物的分子设计、几何优化和稳定性 | 第203-206页 |
·“ “同夹板夹心”组装过程中的反离子效应 | 第206页 |
·“ “杂夹板夹心”组装和扩展的“三夹板”夹心化合物 | 第206-209页 |
·结论 | 第2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09-213页 |
第八章 铝氮原子簇的夹心组装及稳定化的理论研究 | 第213-228页 |
·引言 | 第213-214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21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14-224页 |
·组装化合物的分子设计、几何优化和稳定性 | 第214-220页 |
·夹心组装过程熔合(fusion)的本质 | 第220-223页 |
·扩展的夹心化合物 | 第223页 |
·一个普遍、有效的幻数原子簇的增长方案:通过隔离和保护的方法进行俘获、组装和稳定化 | 第223-224页 |
·结论 | 第2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24-228页 |
中文摘要 | 第228-231页 |
Abstract | 第231-23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234-236页 |
致谢 | 第2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