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工作论文

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整理模式分析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1 引言第11-15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综述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研究综述第14-15页
2. 研究区概况第15-30页
   ·研究区自然概况第15-18页
     ·地理位置第15-16页
     ·行政区划第16页
     ·自然资源第16-18页
   ·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德州市人口概况第18页
     ·德州市经济概况第18-19页
   ·德州市农村居民点现状第19-24页
     ·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德州市农村居民点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第20-24页
   ·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概况第24-30页
     ·居民点外延扩张严重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旧宅基复垦难第27页
     ·资金筹措难(细化)第27页
     ·土地管理与村庄建设管理脱节第27-28页
     ·规划滞后,农村居民点建设无章可循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有关部门指导管理缺乏力度第29页
     ·封建迷信思想禁锢了农民群众的头脑第29-30页
3. 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的理论基础第30-36页
   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内涵第30-32页
   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构成第32-34页
   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第34-36页
4 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第36-50页
   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单因子评价第37-46页
     ·以人均用地标准计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第37-39页
     ·农村居民点废弃宅基地整理潜力第39-40页
     ·以户均宅基地标准计算的居民点整理潜力第40-42页
     ·农村居民点内部空闲地整理潜力第42-45页
     ·土地利用空间扩展的潜力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农村生存条件改善的潜力第46页
   ·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综合评价分级第46-50页
     ·综合评价指标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值的标准化第47页
     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7-48页
     ·综合评价值的计算第48页
     ·等级划分第48-50页
5 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分析第50-59页
   ·以实施主体划分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第50-54页
     ·政府主导型第50-52页
     ·村集体自主型第52-53页
     ·村民自发型第53-54页
   ·以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施方式划分整理类型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居民点内部局部调整的整理模式第54页
     ·居民点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的整理模式第54-55页
     ·迁村并点,建设中心村的整理模式第55页
   ·以资金筹措方式划分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第55-57页
     ·以各级政府出资为主的整理模式第56页
     ·政府引导企业出资的整理模式第56-57页
     ·集体、个人出资为主的整理模式第57页
   ·关于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分析第57-59页
6 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措施第59-70页
   ·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原则第60-64页
     ·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第60-61页
     ·集约用地的原则第61页
     ·科学规划、合理布局原则第61-62页
     ·因地制宜的原则第62页
     ·先易后难,分步实施原则第62-63页
     ·尊重群众意愿与群众参与的原则第63-64页
     ·坚持宅基地市场流转的原则第64页
   ·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技术方法第64-65页
     ·信息收集技术第64页
     ·决策技术第64-65页
     ·村镇用地规划、拆迁整理技术第65页
   ·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措施第65-70页
     ·统筹安排,合理布局第65-66页
     ·规划先行、以点带面、稳步推进第66-67页
     ·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作用第67页
     ·明确产权、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第67-68页
     ·健全村镇规划建设,严控用地规模第68-69页
     ·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激励机制第69页
     ·完善居民点整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第69-70页
     ·积极推进城乡土地置换工作第70页
7 讨论第70-71页
8 结论第71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6页
致谢第76-77页
附录第77-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产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
下一篇: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--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