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整理模式分析
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1 引言 | 第11-15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·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2. 研究区概况 | 第15-30页 |
·研究区自然概况 | 第15-18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15-16页 |
·行政区划 | 第16页 |
·自然资源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| 第18-19页 |
·德州市人口概况 | 第18页 |
·德州市经济概况 | 第18-19页 |
·德州市农村居民点现状 | 第19-24页 |
·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概况 | 第19-20页 |
·德州市农村居民点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| 第20-24页 |
·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概况 | 第24-30页 |
·居民点外延扩张严重 | 第25-27页 |
·旧宅基复垦难 | 第27页 |
·资金筹措难(细化) | 第27页 |
·土地管理与村庄建设管理脱节 | 第27-28页 |
·规划滞后,农村居民点建设无章可循 | 第28-29页 |
·有关部门指导管理缺乏力度 | 第29页 |
·封建迷信思想禁锢了农民群众的头脑 | 第29-30页 |
3.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| 第30-36页 |
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内涵 | 第30-32页 |
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构成 | 第32-34页 |
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34-36页 |
4 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 | 第36-50页 |
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方法 | 第36-37页 |
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单因子评价 | 第37-46页 |
·以人均用地标准计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| 第37-39页 |
·农村居民点废弃宅基地整理潜力 | 第39-40页 |
·以户均宅基地标准计算的居民点整理潜力 | 第40-42页 |
·农村居民点内部空闲地整理潜力 | 第42-45页 |
·土地利用空间扩展的潜力 | 第45-46页 |
·农村生存条件改善的潜力 | 第46页 |
·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综合评价分级 | 第46-50页 |
·综合评价指标 | 第46-47页 |
·评价指标值的标准化 | 第47页 |
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7-48页 |
·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| 第48页 |
·等级划分 | 第48-50页 |
5 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分析 | 第50-59页 |
·以实施主体划分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 | 第50-54页 |
·政府主导型 | 第50-52页 |
·村集体自主型 | 第52-53页 |
·村民自发型 | 第53-54页 |
·以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施方式划分整理类型 | 第54-55页 |
·居民点内部局部调整的整理模式 | 第54页 |
·居民点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的整理模式 | 第54-55页 |
·迁村并点,建设中心村的整理模式 | 第55页 |
·以资金筹措方式划分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| 第55-57页 |
·以各级政府出资为主的整理模式 | 第56页 |
·政府引导企业出资的整理模式 | 第56-57页 |
·集体、个人出资为主的整理模式 | 第57页 |
·关于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分析 | 第57-59页 |
6 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措施 | 第59-70页 |
·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原则 | 第60-64页 |
·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| 第60-61页 |
·集约用地的原则 | 第61页 |
·科学规划、合理布局原则 | 第61-62页 |
·因地制宜的原则 | 第62页 |
·先易后难,分步实施原则 | 第62-63页 |
·尊重群众意愿与群众参与的原则 | 第63-64页 |
·坚持宅基地市场流转的原则 | 第64页 |
·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技术方法 | 第64-65页 |
·信息收集技术 | 第64页 |
·决策技术 | 第64-65页 |
·村镇用地规划、拆迁整理技术 | 第65页 |
·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措施 | 第65-70页 |
·统筹安排,合理布局 | 第65-66页 |
·规划先行、以点带面、稳步推进 | 第66-67页 |
·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作用 | 第67页 |
·明确产权、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| 第67-68页 |
·健全村镇规划建设,严控用地规模 | 第68-69页 |
·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激励机制 | 第69页 |
·完善居民点整理有关的法律法规 | 第69-70页 |
·积极推进城乡土地置换工作 | 第70页 |
7 讨论 | 第70-71页 |
8 结论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附录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