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0-12页 |
1 引言 | 第12-29页 |
·姬菇概述 | 第12-13页 |
·姬菇的生物学特性 | 第12页 |
·姬菇的栽培技术 | 第12-13页 |
·姬菇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 | 第13页 |
·姬菇其它方面的研究 | 第13页 |
·微量元素铬研究概况 | 第13-20页 |
·铬的理化性质 | 第14页 |
·铬元素的生物学功能 | 第14-17页 |
·铬在人体内的代谢 | 第17-18页 |
·铬的来源及在人体内的含量和分布 | 第18页 |
·铬的毒理学性质 | 第18-19页 |
·铬的生理需要量 | 第19-20页 |
·富铬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 | 第20页 |
·食用菌液体培养研究 | 第20-22页 |
·液体培养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·液体培养的优越性 | 第21页 |
·食用菌培养基的筛选 | 第21页 |
·深层培养的发酵过程与控制 | 第21-22页 |
·食用菌富集微量元素的概况 | 第22-24页 |
·食用菌富集微量元素的机理 | 第22-23页 |
·食用菌作为微量元素载体的优点 | 第23-24页 |
·食用菌富铬研究进展 | 第24页 |
·食用菌胞外酶研究进展 | 第24-27页 |
·纤维素酶 | 第25页 |
·漆酶 | 第25-26页 |
·多酚氧化酶 | 第26-27页 |
·过氧化物酶 | 第27页 |
·淀粉酶 | 第27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7-29页 |
·目的和意义 | 第27-28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28-29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7页 |
·供试菌种 | 第29页 |
·培养基 | 第29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| 第29-31页 |
·方法 | 第31-37页 |
·菌种活化培养 | 第31页 |
·摇瓶液体菌种培养 | 第31页 |
·姬菇富铬液体培养条件 | 第31-32页 |
·耐铬能力和富铬作用的研究方法 | 第32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32-37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7-55页 |
·姬菇富铬液体培养条件优化 | 第37-46页 |
·富铬姬菇液体培养基的筛选 | 第37-41页 |
·姬菇富铬液体培养条件优化 | 第41-46页 |
·验证性试验 | 第46页 |
·姬菇耐铬能力和富铬作用研究 | 第46-49页 |
·姬菇在固体平板培养条件下的耐铬能力 | 第46-47页 |
·姬菇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的耐铬能力和富铬作用 | 第47-48页 |
·富铬姬菇菌丝富铬率及有机化程度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富铬姬菇理化性质研究 | 第49-55页 |
·富铬姬菇菌粉和普通姬菇菌粉的氨基酸分析 | 第49页 |
·铬对姬菇菌丝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9-55页 |
·铬对姬菇胞外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铬对姬菇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1页 |
·铬对漆酶、愈创木酚氧化酶及邻苯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·铬对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4 讨论 | 第55-60页 |
·姬菇富铬培养基的优化 | 第55页 |
·姬菇富铬液体培养的条件的优化 | 第55-57页 |
·铬浓度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培养基起始pH 值对姬菇菌丝富铬性能的影响 | 第56页 |
·接种量对姬菇菌丝富铬性能的影响 | 第56页 |
·培养时间对姬菇富铬性能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姬菇的耐铬能力和富铬作用 | 第57页 |
·富铬姬菇样品消化方法 | 第57-58页 |
·富铬姬菇铬含量分析 | 第58页 |
·富铬姬菇生化指标的测定 | 第58-59页 |
·尚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| 第59-60页 |
5 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