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其他道路运输工具论文--自行车论文

自行车设计中的人机因素分析与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·选题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·自行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第10页
     ·时代需要以人为本的设计第10-11页
     ·人机因素分析的需求第11-12页
   ·自行车的分类第12-14页
     ·国际通行的自行车分类第12-13页
     ·中国的自行车分类第13-14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4-19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状况第14-16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状况第16-19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页
   ·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9-20页
第二章 自行车的演变与发展第20-37页
   ·自行车的发展历程第20页
   ·早期自行车(19世纪中叶前)第20-23页
     ·早期自行车演变及特点第20-22页
     ·早期自行车小结第22-23页
   ·近代自行车(19世纪中叶~19世纪末)第23-26页
     ·近代自行车演变及特点第23-25页
     ·近代自行车小结第25-26页
   ·现代自行车(20世纪初~今)第26-29页
     ·现代自行车演变及特点第26-28页
     ·现代自行车小结第28-29页
   ·我国自行车的发展第29-33页
     ·自行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我国自行车发展的特点第30-33页
   ·自行车的发展趋势第33-37页
     ·自行车朝小型化,材料选用轻量化方向发展第33-34页
     ·自行车设计的人性化第34页
     ·自行车功能的变化决定其品种的多样化第34-36页
     ·自行车设计的怀旧风格第36页
     ·自行车变速系统日趋朝高端技术方向发展第36-37页
第三章 自行车设计中的人机因素分析研究第37-62页
   ·人机工程学与自行车设计第37-39页
     ·人机工程学第37页
     ·自行车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第37-39页
   ·尺度测量第39-42页
     ·人体静态尺度第39-40页
     ·百分位的概念第40页
     ·百分位在自行车设计中的运用第40-42页
   ·运动测量第42-45页
     ·肢体活动范围与作业域第42-43页
     ·肢体活动角度第43-44页
     ·人骑行自行车的特点和运动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·生理研究第45-52页
     ·视觉第45-46页
     ·产品中重要的视觉因素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触觉第47页
     ·自行车设计中重要的物因要素第47-52页
   ·心理研究第52-57页
     ·情感心理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文化第54-57页
   ·自行车设计中的人性化第57-60页
     ·人的需求第57-59页
     ·人的自然尺度和人的审美尺度第59页
     ·自行车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需求第59-60页
   ·自行车人性化设计的实现途径第60-62页
     ·仿生设计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合理利用人机工程学第61-62页
第四章 人机工程学理论与仿真系统下的自行车分析研究第62-88页
   ·人机工程仿真系统第62-64页
     ·国外人机工程仿真系统研究状况第62-63页
     ·国内人机工程仿真系统研究状况第63页
     ·ManneQuin PRO人机仿真系统第63-64页
   ·自行车的骑姿因素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  ·车架形态与车架大小第64页
     ·车把与鞍座之间的相对位置第64-65页
     ·鞍座与脚踏之间的相对位置第65页
     ·中轴第65-66页
   ·现行骑姿人机特性分析第66-69页
     ·蹬踏运动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  ·休闲车骑车姿势第67-68页
     ·运动员骑车姿势第68-69页
   ·自行车鞍座分析第69-76页
     ·人们在选择鞍座时的误区第69-70页
     ·现有鞍座所存在的问题第70-74页
     ·鞍座舒适性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第74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现有鞍座人机分析第74-76页
   ·车把分析第76-81页
     ·车把的高度第77-78页
     ·车把的宽度第78页
     ·把套形状和材料第78-79页
     ·闸把的位置第79页
     ·把手的弯度第79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现有车把人机分析第79-81页
   ·靠背设计第81-83页
     ·靠背的尺寸标准第81-82页
     ·靠背的重量及材料第82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现有靠背分析第82-83页
   ·自行车整体改进设计第83-88页
     ·鞍座和靠背的改进设计第84-85页
     ·车把的改进设计和鞍座之间的相对位置第85页
     ·轮径和前叉之间的关系及设计分析第85-88页
第五章 结论与展望第88-89页
   ·结论第88页
   ·展望第88-89页
致谢第89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4页
附录A 文中所引图片、图表来源第94-95页
附录B 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95页

论文共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汽车外观象征性设计的研究
下一篇:基于神经网络的电控汽油发动机的智能故障诊断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