盾构近距离穿越危房的微扰动控制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·引言 | 第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·盾构穿越房屋的影响分析和施工控制 | 第12-14页 |
·建筑物破坏风险评估 | 第14-17页 |
·微扰动施工控制 | 第17页 |
·本文研究的工程背景 | 第17-20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盾构穿越房屋的位移场分析 | 第21-41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21-23页 |
·总位移场分析 | 第23-27页 |
·位移场动态特性分析 | 第27-32页 |
·位移场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2-37页 |
·基础刚度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房屋长度的影响 | 第33页 |
·房屋自重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·隧道埋深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房屋与隧道水平距离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地表沉降模式 | 第37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3章 盾构穿越房屋的安全性分析 | 第41-59页 |
·墙体差异沉降模式 | 第41-44页 |
·纵墙安全分析 | 第44-54页 |
·横向倾斜影响 | 第44-48页 |
·纵向差异沉降影响 | 第48-54页 |
·横墙安全分析 | 第54-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第4章 盾构穿越危房的微扰动施工参数控制 | 第59-78页 |
·正面压力引起的位移场分析 | 第59-65页 |
·地表沉降平面分布 | 第59-61页 |
·地表沉降横向分布 | 第61-62页 |
·地表沉降纵向分布 | 第62-63页 |
·正面压力影响分析 | 第63-65页 |
·正面压力控制 | 第65-71页 |
·盾构穿越房屋正面压力控制的复杂性 | 第66-67页 |
·正面压力的设定 | 第67-70页 |
·正面压力的优化 | 第70-71页 |
·掘进速度控制 | 第71页 |
·同步注浆压力控制 | 第71-73页 |
·同步注浆量控制 | 第73-74页 |
·盾构姿态控制 | 第74-75页 |
·微扰动条件下的施工参数匹配 | 第75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5章 工程实测分析 | 第78-114页 |
·地表沉降分析 | 第78-92页 |
·沉降的平面分布 | 第78-80页 |
·沉降的横向分布 | 第80-83页 |
·沉降的纵向分布 | 第83-86页 |
·沉降的发展过程 | 第86-92页 |
·小结 | 第92页 |
·房屋沉降分析 | 第92-97页 |
·横向倾斜 | 第92-93页 |
·纵向不均匀沉降 | 第93-94页 |
·沉降的发展过程 | 第94-95页 |
·房屋沉降与地表沉降的差异性 | 第95-97页 |
·小结 | 第97页 |
·地层扰动分析 | 第97-104页 |
·超孔隙水压 | 第98-101页 |
·附加土压力 | 第101-103页 |
·小结 | 第103-104页 |
·盾构施工参数分析 | 第104-112页 |
·正面压力 | 第104-107页 |
·同步注浆 | 第107-109页 |
·小结 | 第109-11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2-114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14-116页 |
·结论 | 第114-115页 |
·展望 | 第115-116页 |
致谢 | 第116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20页 |
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