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9-15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产业集群理论发展的脉络 | 第10-12页 |
·产业集群的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 | 第15-26页 |
·产业集群的内涵 | 第15-18页 |
·产业集群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6页 |
·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| 第16-18页 |
·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| 第18-20页 |
·集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产生报酬递增 | 第18-19页 |
·产业集群内企业互享外部经济好处 | 第19页 |
·产业集群具有节约降低交易成本功能 | 第19页 |
·产业集群形成协同创新效应 | 第19-20页 |
·产业集群发展的自组织强化及其风险 | 第20-22页 |
·影响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| 第22-26页 |
·自然环境资源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| 第22页 |
·社会环境资源的影响 | 第22-24页 |
·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| 第24页 |
·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第3章 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青岛开发区的启示 | 第26-34页 |
·产业集群模式分类 | 第26-28页 |
·轮轴式产业集群 | 第26-27页 |
·多核式产业集群 | 第27页 |
·网状式产业集群 | 第27页 |
·混合式产业集群 | 第27-28页 |
·无形大工厂模式产业集群 | 第28页 |
·三个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| 第28-30页 |
·美国加州信息软件产业集群 | 第28-29页 |
·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 | 第29页 |
·武汉东湖光电子技术产业集群 | 第29-30页 |
·典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对青岛开发区的启示 | 第30-34页 |
·选择合适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| 第31页 |
·产业集群发展应注重品牌建设 | 第31-32页 |
·立足优势做好产业集群发展的统筹规划 | 第32页 |
·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| 第32页 |
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启示 | 第32-34页 |
第4章 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| 第34-44页 |
·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| 第34-39页 |
·青岛开发区经济发展概况 | 第34-35页 |
·青岛开发区现有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| 第35-36页 |
·青岛开发区六大集群的产业生态关系 | 第36-37页 |
·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发展特点 | 第37-38页 |
·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38-39页 |
·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S W OT 分析 | 第39-44页 |
·优势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劣势分析 | 第41页 |
·机遇分析 | 第41页 |
·威胁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SWOT 分析结论 | 第42-44页 |
第5章 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及对策措施 | 第44-48页 |
·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 | 第44-45页 |
·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45-48页 |
·以集群发展理念,规划和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 | 第45-46页 |
·坚持集约发展,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 | 第46页 |
·壮大龙头企业,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 | 第46页 |
·强化技术创新,推进柔性生产 | 第46页 |
·切实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型工业 | 第46页 |
·大力实施品牌战略,积极培育区域品牌 | 第46-47页 |
·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,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| 第47页 |
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,构建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金融生态体系 | 第47-48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