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--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

基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0 导论第12-26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2-13页
   ·本文研究范围的一些界定第13-14页
   ·研究的目标和意义第14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目标第14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4页
   ·文献综述第14-24页
     ·国外学者研究的进展第14-18页
     ·国内学者研究的现状第18-24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借鉴第24页
   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4-26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25-26页
1 我国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发展方向选择第26-40页
   ·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现状第26-28页
     ·农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状况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·非农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征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·对我国整体及各地区产业发展阶段的判断第28-37页
     ·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第28-31页
     ·各区域工业发展阶段的实证分析第31-37页
   ·基于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第37-40页
     ·各区域产业发展的差异性比较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各区域产业劳动力构成的差异比较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各区域吸纳就业产业发展选择第39-40页
2 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空间第40-50页
   ·中西部地区农业吸纳劳动力的空间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·中西部地区农业吸纳劳动力的基本进程第40-41页
     ·中西部地区农业吸纳劳动力的前景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·中西部地区乡村非农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分析第42-47页
     ·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进程第42-45页
     ·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前景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·中西部地区城市非农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分析第47-50页
     ·中西部地区城市非农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进程第47-48页
     ·中西部地区城市非农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前景分析第48-50页
3 基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路径第50-57页
   ·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工业化路径第50-53页
     ·发展乡镇企业为载体的农村工业化的必然性第50页
     ·积极走以乡镇企业为载体的农业产业化道路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第51-53页
   ·发展商贸运输等为代表的传统第三产业补充路径第53-57页
     ·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就业的国际比较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发展传统第三产业的必然性第54-57页
4 基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第57-67页
   ·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障碍第57-60页
     ·农业产业化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第57-58页
     ·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第58页
     ·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层次较低第58页
     ·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第58-59页
     ·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第59-60页
   ·发展传统第三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存在的不利因素第60-67页
     ·缺少物质资本投入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城市化水平低无法有效聚集服务需求第61-63页
     ·忽略中小企业在产出和就业方面的作用第63-65页
     ·市场化程度低导致发展动力机制不足第65-67页
5 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策略第67-78页
   ·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策略选择第67-75页
     ·与东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比较与借鉴第67-70页
     ·东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启示第70-72页
     ·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措施第72-75页
   ·中西部地区发展传统第三产业的对策第75-78页
     ·构建有利于传统第三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第75页
     ·推进城市化进程发挥大中城市就业聚集效应第75-76页
     ·重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潜力第76页
     ·通过体制改革促进市场化协调发展第76-77页
     ·挖掘第三产业中优势行业的潜力第77-78页
6 结论第78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2页
致谢第82-83页
已发表文章目录第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澳大利亚海洋公园的居民收入效应及其借鉴意义
下一篇: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经济增长作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