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和浩特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导论 | 第10-19页 |
·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7页 |
·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2-17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、路线与方法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·研究路线与方法 | 第17-19页 |
2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理论研究 | 第19-29页 |
·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0页 |
·区位理论 | 第19页 |
·古典经济学理论 | 第19页 |
·行为地理学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0-23页 |
·休闲、旅游与游憩 | 第20-22页 |
·城市旅游与城市游憩 | 第22页 |
·城市游憩空间的界定 | 第22-23页 |
·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的概念 | 第23页 |
·城市游憩空间的基本形态 | 第23页 |
·城市游憩空间的基本类型 | 第23-27页 |
·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的理想模式 | 第27-29页 |
·Б.Б.罗多曼模式 | 第27页 |
·克劳森模式 | 第27-28页 |
·星系模式 | 第28-29页 |
3 研究区域、调查方法和内容 | 第29-32页 |
·研究区基本概况 | 第29-31页 |
·位置与范围 | 第29-30页 |
·自然条件 | 第30页 |
·社会经济概况 | 第30-31页 |
·调查方法和内容 | 第31-32页 |
·调查方法 | 第31页 |
·游憩空间现状调查 | 第31页 |
·游憩者问卷调查 | 第31-32页 |
4 呼和浩特城市游憩的需求分析 | 第32-41页 |
·城市游憩需求分析 | 第32-41页 |
·城市总体游憩需求 | 第32-35页 |
·游憩者的出游选择 | 第35-37页 |
·游憩者对现有游憩空间的感知情况 | 第37-41页 |
·城市游憩需求特征总结 | 第41页 |
5 呼和浩特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分析 | 第41-47页 |
·呼和浩特城市游憩空间的类型 | 第41-43页 |
·呼和浩特城市游憩空间的分布 | 第43-45页 |
·总体特征 | 第43页 |
·各种游憩空间的分布特征 | 第43页 |
·城市游憩商业区 | 第43-44页 |
·环城游憩带 | 第44页 |
·游憩空间各区分布特征 | 第44-45页 |
·呼和浩特城市游憩空间的等级结构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主要面向内部居民的游憩空间 | 第45页 |
·主要面向市区居民的游憩空间 | 第45页 |
·本地居民和外来旅游者共同使用的游憩空间 | 第45-46页 |
·主要面对外来旅游者的游憩空间 | 第46页 |
·呼和浩特城市游憩空间的整体结构分析 | 第46-47页 |
6 现存问题、解决对策及优化建议 | 第47-51页 |
·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7-48页 |
·游憩空间结构不完整 | 第47页 |
·游憩空间分布不均匀 | 第47页 |
·游憩供给与需求不协调 | 第47-48页 |
·解决对策 | 第48-49页 |
·合理规划,完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 | 第48页 |
·加大投入,丰富游憩设施类型 | 第48页 |
·注重社区游憩空间的建设 | 第48页 |
·旅游景区(点)市民化 | 第48-49页 |
·呼和浩特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优化建议 | 第49-51页 |
·总体思路 | 第49页 |
·游憩核心区的发展 | 第49-50页 |
·中间区域的游憩空间发展 | 第50页 |
·环城游憩带的发展 | 第50-51页 |
7 结论与讨论 | 第51-52页 |
·结论 | 第51页 |
·讨论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7页 |
附录 | 第57-66页 |
附录1 | 第57-60页 |
附录2 | 第60-61页 |
附录3 | 第61-63页 |
附录4 | 第63-64页 |
附录5 | 第64-65页 |
附录6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