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量网和IP网融合的研究
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
| 序 | 第8-11页 |
| 1 引言 | 第11-17页 |
| ·论文的研究背景 | 第11-14页 |
| ·现有网络的不足 | 第11-13页 |
| ·解决现有网络不足的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下一代网络的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| ·网络融合的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| 第15-17页 |
| 2 向量网技术的简介 | 第17-27页 |
| ·向量网的标识体系 | 第17-20页 |
| ·向量网的传送面 | 第20页 |
| ·向量网的控制面 | 第20-23页 |
| ·控制面的体系架构 | 第21-22页 |
| ·呼叫寻由建立向量连接 | 第22-23页 |
| ·向量网的特征与优点 | 第23-27页 |
| 3 向量网和IP网的融合方法 | 第27-39页 |
| ·向量网对现有网络技术的吸纳 | 第27页 |
| ·向量网的融合能力 | 第27-29页 |
| ·分形特征 | 第27-28页 |
| ·面向对象特征 | 第28-29页 |
| ·向量网和IP网的融合方法 | 第29-39页 |
| ·控制面的融合方案 | 第31-37页 |
| ·传送面的融合方案 | 第37-39页 |
| 4 IP-VN网关数据转发方法设计 | 第39-59页 |
| ·向量包的定义 | 第39-42页 |
| ·向量数据包 | 第39-41页 |
| ·向量控制包 | 第41-42页 |
| ·IP-VN网关的数据转发 | 第42-50页 |
| ·向量网和IP网的数据转发 | 第43-44页 |
| ·向量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 | 第44-46页 |
| ·向量包和IP数据包的相互转换 | 第46-50页 |
| ·ICMP包在向量网中的处理 | 第50-59页 |
| ·ICMP:互联网控制报文 | 第50-52页 |
| ·ICMP包在向量网中的处理 | 第52-59页 |
| 5 融合的仿真实现 | 第59-67页 |
| ·网关转发数据的仿真 | 第59-63页 |
| ·仿真中所用到的数据包 | 第59-60页 |
| ·仿真的实现与结果 | 第60-63页 |
| ·ICMP包的功能在向量网中的处理的仿真 | 第63-67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| 附录 | 第71-79页 |
| 索引 | 第79-81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81-85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