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化工过程(物理过程及物理化学过程)论文--分离过程论文

天然产物分离纯化过程中层析技术的研究——应用及相关过程模型化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20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20-53页
   ·前言第20-21页
   ·层析技术研究概述第21-35页
     ·液-固层析技术第22-30页
       ·液-固层析分类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·液-固层析介质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·液-固层析理论第28-30页
     ·液-液层析技术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·逆流色谱在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中的应用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·逆流色谱理论研究现状第34-35页
   ·茄尼醇研究概述第35-48页
     ·概述第35-36页
     ·茄尼醇的结构和性质第36-37页
     ·茄尼醇的应用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不同纯度茄尼醇的制备工艺第38-46页
     ·茄尼醇的分析检测方法第46-48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48-50页
 参考文献第50-53页
第二章 茄尼醇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第53-83页
   ·前言第53页
   ·茄尼醇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的研究第53-72页
     ·实验部分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·仪器、材料和试剂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·树脂预处理第54页
       ·静态实验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·动态实验第56-58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8-72页
       ·国产大孔吸附树脂第58-66页
       ·三菱大孔吸附树脂第66-72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72页
   ·茄尼醇结晶的研究第72-80页
     ·实验部分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·仪器、材料和试剂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·茄尼醇溶解度的测量第73页
       ·茄尼醇的结晶第73-74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74-80页
       ·茄尼醇的溶解度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·溶解度数据模型化研究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·茄尼醇结晶条件的确定第77-80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8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0-82页
 参考文献第82-83页
第三章 大孔树脂对茄尼醇吸附特性的研究第83-98页
   ·前言第83页
   ·树脂吸附过程基本理论第83-89页
     ·大孔树脂吸附基本类型第83-84页
     ·固液吸附热力学第84-86页
     ·固液吸附动力学第86-89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89-90页
     ·仪器、材料和试剂第89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溶剂中平衡吸附实验第89页
       ·甲醇溶剂中不同温度下平衡吸附实验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·动力学实验第90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90-96页
     ·不同溶剂下的等温线第90-91页
     ·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第91页
     ·吸附过程热力学特性的研究第91-94页
     ·吸附过程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第94-9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6-97页
 参考文献第97-98页
第四章 大孔树脂固定床层析动力学的研究第98-129页
   ·前言第98-100页
   ·相关理论第100-107页
     ·普通速率模型第100-104页
     ·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第104-107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仪器、材料和试剂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108页
       ·等温吸附平衡实验第108页
       ·动态实验第108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08-124页
     ·粒径分布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·平衡等温线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·GR模型第111-117页
       ·模型求解第111页
       ·GR模型计算结果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  ·模型参数的影响第113-117页
     ·BP-ANN第117-124页
       ·BP-ANN的优化第117-120页
       ·BP-ANN与GR模型的比较第120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参数影响的预测第120-12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4-127页
 参考文献第127-129页
第五章 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优化策略的研究第129-150页
   ·前言第129-130页
   ·相关理论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·色谱响应函数(CRF)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·人工神经网络第132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132-134页
     ·仪器、材料和试剂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  ·色谱条件第133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  ·优化过程第13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34-147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结果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·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立及检验第135-137页
     ·色谱响应函数的构建第137-139页
     ·最优色谱分离条件的确定及验证第139-143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通用性验证第143-14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47-148页
 参考文献第148-150页
第六章 逆流色谱分离过程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第150-169页
   ·前言第150-151页
   ·逆流色谱固定相保留率的研究第151-158页
     ·实验部分第151-153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151-153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数据第153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53-158页
       ·网络模型的优化第153-155页
       ·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第155-158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58页
   ·逆流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第158-166页
     ·实验部分第160-162页
       ·仪器、材料和试剂第160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160-162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62-166页
       ·数据转化第162-163页
       ·响应面分析第163-165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验证第165-166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6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66-167页
 参考文献第167-169页
第七章 结论与展望第169-173页
   ·结论第169-171页
   ·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71-172页
   ·展望和建议第172-173页
附录第173-180页
致谢第180-181页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81-183页
作者和导师简介第183-184页
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184-185页

论文共1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及其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
下一篇:透平机械中密封气流激振及泄漏的故障自愈调控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