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化学电源、电池、燃料电池论文--燃料电池论文

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电流收集的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10页
第1章 绪论第10-28页
   ·燃料电池第10页
   ·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第10-13页
     ·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原理第11页
     ·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优点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结构第12-13页
   ·SOFC 的电极极化第13-17页
     ·欧姆极化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浓差极化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活化极化第16-17页
   ·SOFC 的阴极上的反应原理第17-18页
   ·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材料选择第18-22页
     ·阳极材料选择第18-19页
     ·电解质材料选择第19-20页
     ·阴极材料选择第20-21页
     ·连接体材料选择第21-22页
   ·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的研究第22-24页
     ·LSM-YSZ 复合阴极的性能研究第22-24页
     ·阴极集流层的性能研究第24页
 参考文献第24-28页
第2章 SOFC 复合阴极性能的优化第28-41页
   ·引言第28页
   ·实验设计第28-29页
   ·不同质量比LSM-YSZ 复合阴极的性能第29-35页
   ·不同烧结温度对LSM-YSZ 复合阴极性能的影响第35-3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9-40页
 参考文献第40-41页
第3章 SOFC 阴极集流层性能的优化第41-55页
   ·引言第41-42页
   ·实验设计第42页
   ·烧结温度对LSM 集流层性能的影响第42-45页
   ·烧结时间对LSM 集流层性能的影响第45-47页
   ·LSC 集流层的研究第47-49页
   ·LSM-LSC 双层集流层的研究第49-51页
   ·阴极集流层厚度实验第51-5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4页
 参考文献第54-55页
第4章 SOFC 阴极接触层性能的优化第55-66页
   ·引言第55页
   ·多孔接触材料的电导率测量第55-61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55-56页
     ·未烧结多孔LSC 电导率实验第56-58页
     ·未烧结多孔LA_(0.85)R_(0.2)MNO_3电导率实验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·柠檬酸法制备的LA_(0.85)R_(0.2)MNO_3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·LA_(0.85)R_(0.2)MNO_3(NEXTECH MATERIALS, USA)接触材料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·预烧后的LA_(0.85)R_(0.2)MNO_3(NEXTECH MATERIALS, USA)第60-61页
   ·阴极接触层的电导率测量第61-64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61页
     ·LSC 接触层的电导率第61-63页
     ·LSM 接触层的电导率第63-6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4页
 参考文献第64-66页
第5章 SOFC 电池组件的电学研究第66-85页
   ·引言第66-67页
   ·铁素体不锈钢的电导率测量第67-68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67页
     ·不锈钢的电导率温度曲线第67-68页
   ·不锈钢管的电阻测量第68-69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68-69页
     ·不锈钢管电阻温度曲线第69页
   ·蜂巢式电池堆支撑体电阻的分布第69-72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70页
     ·电池堆支撑体电阻的分布第70-72页
   ·阴极集流件的研究进展第72-78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73页
     ·阴极集流件的界面电阻第73-75页
     ·阴极集流件与LSC 的界面电阻第75-76页
     ·阴极集流件与阴极的接触电阻第76-77页
     ·阴极集流件的改进第77-78页
   ·银胶与银铜焊料的高温电学性能第78-81页
     ·银胶的高温电学性能第78-80页
     ·银铜焊料与不锈钢的界面电阻第80-81页
   ·不锈钢的高温抗氧化导电涂层第81-83页
     ·不锈钢的YSZ 保护膜第81-82页
     ·不锈钢的 Ti/ZnO 保护层第82-8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3页
 参考文献第83-85页
第6章 电池堆气压分布实验第85-87页
   ·引言第85页
   ·实验设计第85-86页
   ·SOFC 堆内的气压分布第86-87页
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87-88页
致谢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甲基丁烯醇的VUV同步辐射光电离解离实验与理论研究
下一篇:用于产生高品质磁场的磁铁极面优化新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