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CONTENTS | 第8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6页 |
(一)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| 第10-14页 |
1.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2. 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(二) 研究方法及选题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2. 选题意义 | 第14-16页 |
一、 中国新闻文学倾向的发展历程 | 第16-20页 |
(一) 20 世纪初期的新闻文学倾向 | 第16-17页 |
(二) 20 世纪 80 年代的“散文式新闻” | 第17-18页 |
(三) 新媒体时期的新闻文学倾向 | 第18-20页 |
二、 中国新闻文学倾向的发展条件 | 第20-24页 |
(一) 本土文学土壤的培育 | 第20-21页 |
(二) 满足受众文化品位的需要 | 第21页 |
(三) “新新闻主义”思想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(四) 文学与新闻的关系提供了主观因素 | 第22-23页 |
(五) 新传媒发展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 | 第23-24页 |
三、 当下中国新闻文学倾向的优势和特征 | 第24-33页 |
(一) 新闻文学倾向的优势 | 第24-26页 |
1. “故事化”叙事,可使新闻趣味性增强 | 第24-25页 |
2. 多维化笔法,可使新闻意义悠远 | 第25页 |
3. 多样化格式,可使新闻形式活泼 | 第25-26页 |
(二) 当下新闻文学倾向的特征 | 第26-33页 |
1. 关注真实性的同时,塑造典型事件 | 第26-27页 |
2. 尊重客观性的同时,关注新闻个性 | 第27-28页 |
3. 字斟句酌,凸显事件特征 | 第28页 |
4. 运用文学写作手法,使新闻生动活泼 | 第28-30页 |
5. 借用修辞手段,增强新闻趣味性 | 第30页 |
6. 注重营造新闻的意境美 | 第30-33页 |
四、 当下中国新闻文学倾向的趋势 | 第33-42页 |
(一) 《中国新闻奖》获奖作品文学倾向的定量分析 | 第33-34页 |
(二) 《中国新闻奖》获奖作品文学倾向的具体表现 | 第34-41页 |
1. 新闻标题的文学倾向 | 第34-36页 |
2. 新闻导语的文学倾向 | 第36-37页 |
3. 新闻主体的文学倾向 | 第37-38页 |
4. 新闻背景的文学倾向 | 第38-40页 |
5. 新闻结尾的文学倾向 | 第40-41页 |
(三) 当下中国新闻文学倾向的趋势 | 第41-42页 |
五、 当下中国新闻文学倾向存在问题及促进发展的创新思维 | 第42-47页 |
(一) 当下新闻文学倾向存在的问题 | 第42-43页 |
1. 过度借鉴文学手法,失去新闻客观性 | 第42-43页 |
2. 借鉴文学合理想象,失去新闻真实性 | 第43页 |
(二) 促进新闻文学倾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思维 | 第43-47页 |
1. 以人为本,关注受众需求 | 第43-44页 |
2. 固本求源,提升新闻价值 | 第44页 |
3. 与时俱进,促进新闻改革 | 第44-45页 |
4. 兼容并蓄,汲取优秀经验 | 第45页 |
5. 媒体融合,搭建良好平台 | 第45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后记 | 第50-52页 |
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