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8-11页 |
一、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三、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台湾"总统"选举的基本规则 | 第11-30页 |
第一节 台湾"总统"选举的起始 | 第11-13页 |
一、戒严时期的"总统"选举——"间接选举"产生"总统" | 第11-12页 |
二、解严后的"总统"选举——"直选"的全面进行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台湾"总统"选举的显性规则 | 第13-19页 |
一、对"总统"候选人参选资格与选举人资格的规定 | 第13-15页 |
二、"总统"选举方式的规定 | 第15-17页 |
三、"总统"任期之规定 | 第17-18页 |
四、"总统"罢免程序之规定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台湾"总统"选举的潜规则 | 第19-30页 |
一、金钱买票——"桩脚"政治 | 第20-23页 |
二、提名候选人策略 | 第23-25页 |
三、选举中的具体策略 | 第25-30页 |
第二章 台湾"总统"选举的影响因素 | 第30-61页 |
第一节 政党因素的影响 | 第30-41页 |
一、台湾政党制度的演变及基本特点 | 第30-32页 |
二、政党影响"总统"选举的若干层面 | 第32-39页 |
三、蓝绿阵营对抗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第二节 媒体因素的影响 | 第41-48页 |
一、媒体对候选人形象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二、民调的影响力 | 第43-46页 |
三、媒体设置选举议题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第三节 选举议题的影响 | 第48-53页 |
一、"统独"议题 | 第49-51页 |
二、改革与经济发展议题 | 第51-52页 |
三、其他的议题 | 第52-53页 |
第四节 政治人物的影响 | 第53-61页 |
一、陈水扁的正负效应 | 第53-57页 |
二、马英九的正面魅力 | 第57-61页 |
第三章 台湾"总统"选举的未来趋势 | 第61-72页 |
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恒定趋势 | 第61-64页 |
一、媒体的影响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| 第61-62页 |
二、政党将向"两党政治"生态过渡 | 第62-64页 |
第二节 显性规则增强潜规则弱化 | 第64-66页 |
一、正当的手段规则日益被认同 | 第64-65页 |
二、潜规则减弱——以"桩脚政治"为例 | 第65-66页 |
第三节 民众成熟与选举议题的关系趋于稳定 | 第66-68页 |
一、经济议题将成为民众最关心的话题 | 第66-67页 |
二、以2008年的"总统"选举为例进行分析 | 第67-68页 |
第四节 政党因素与经济因素联系密切 | 第68-72页 |
一、民进党下台——经济的沉沦 | 第68-70页 |
二、马当局的挑战——经济的振兴 | 第70-72页 |
结论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后记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