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天文学论文--天体物理学论文--塌缩星(黑洞)论文

中微子主导吸积流的湮灭光度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1页
第一章 综述第11-25页
 一、 GRBs观测特征第12-18页
  1.GRBs的爆发率第12页
  2.GRBs的空间分布第12-13页
  3.GRBs的时间特性第13-14页
  4.光变曲线第14-16页
  5.能谱第16页
  6.余辉第16-18页
 二、 火球—激波模型第18-19页
 三、 中心引擎的物理模型第19-21页
  1.巨塌缩星(Collapsars)模型第19-20页
  2.超新星(Supernovae或Hypernovae)模型第20页
  3.中子星相变第20-21页
  4.致密双星第21页
 参考文献第21-25页
第二章 黑洞吸积模型第25-34页
 一、 黑洞吸积理论第25-28页
  1.黑洞第25-26页
  2.吸积第26-28页
 二、 GRBs的能量来源机制第28-30页
  1.电磁作用第28-29页
  2.中微子主导吸积流(NDAFs)第29-30页
 三、 NDAFs的近期进展第30-32页
 参考文献第32-34页
第三章 NDAFs的光度第34-51页
 一、 PW势第34-35页
 二、 基本方程和假设第35-39页
  1.流体力学第36页
  2.热力学第36-39页
 三、 微观物理第39-44页
  1.中微子光深第39-43页
  2.电子丰度第43页
  3.自由核子比重第43-44页
 四、 中微子光度和湮灭光度第44-45页
  1.中微子辐射第44页
  2.中微子湮灭第44-45页
 五、 主要结果第45-49页
  1.中微子辐射光度所受影响第45-47页
  2.中微子湮灭光度所受影响第47-48页
  3.中微子湮灭效率所受影响第48-49页
  4.小结第49页
 参考文献第49-51页
第四章 结束语第51-53页
发表文章第53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多脉冲游标扩时测距算法及其应用设计研究
下一篇:福建中部近岸海域晚全新世沉积硅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