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

福建省古道景观保护恢复研究

摘要第1-13页
Abstract第13-15页
1. 绪论第15-21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5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·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·资料收集第16页
     ·实地踏查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内业处理第17页
   ·研究步骤第17页
   ·古道的研究现状第17-21页
     ·国外古道研究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  ·国内古道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福建省古道研究现状第20-21页
2. 古道系统基础研究第21-35页
   ·古道系统基本构成概述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古道的本体含义辨析第21页
     ·古道的外延附属物含义辨析第21-22页
   ·我国古道的历史发展第22-23页
   ·福建省古道的历史发展第23-27页
     ·萌芽开端时期第24页
     ·建设发展时期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成熟稳定时期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消亡转型时期第26-27页
   ·古道的分类第27-32页
     ·按路面材质划分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按功能划分第28-30页
     ·按地形地貌结合方式划分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按位置和宽度划分第31-32页
   ·古道的内涵分析第32-35页
     ·古道的景观意义第32页
     ·古道的社会历史意义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古道的生态意义第33页
     ·古道的文化意义第33-35页
3. 古道景观研究第35-56页
   ·古道景观的涵义第35页
   ·古道景观的构成要素分析第35-51页
     ·古道本体景观构成要素分析第35-39页
     ·古道附属设施景观构成要素分析第39-48页
     ·古道环境景观构成要素分析第48-51页
   ·古道景观空间形态及特色研究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基本形态第51页
     ·尺度、比例第51页
     ·空间序列第51页
     ·色彩要素第51-52页
     ·空间光线要素第52页
   ·福建省古道景观特色研究第52-56页
     ·潜在的“人性化”设计手段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可为今用的工程设计措施第53-56页
4. 古道景观综合价值评价体系构建初探第56-67页
   ·古道景观综合价值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第56页
   ·古道景观综合价值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第56页
     ·系统化原则第56页
     ·科学化原则第56页
     ·动态发展原则第56页
   ·古道景观综合价值评价体系组成结构第56-57页
     ·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古道景观综合价值评价体系的基本构成第57页
     ·古道景观综合价值评价体系的参照系统第57页
   ·古道景观综合价值评价模式构建第57-64页
     ·古道景观综合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古道景观综合价值评价的方法选择第58页
     ·古道景观综合价值评价模型第58-64页
   ·古道景观综合价值评价模型的应用—案例研究第64-67页
     ·实体案例介绍第64页
     ·评价模型应用的基本步骤第64-65页
     ·实例评价结果及分析第65-67页
5. 古道景观保护恢复研究第67-83页
   ·古道景观保护恢复理论基础第67-70页
     ·景观设计学中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第67页
     ·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理论第67-68页
     ·古建园林工程技术相关理论第68-69页
     ·景观生态设计相关理论第69页
     ·环境容量学理论第69页
     ·遗产类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理论第69-70页
   ·古道景观保护设计原则第70页
     ·宏观尺度保护与微观尺度保护并重第70页
     ·自然环境保护与人文环境保护同行第70页
   ·古道景观恢复设计原则第70-71页
     ·还其本色第70页
     ·焕发内涵第70-71页
     ·生态为先第71页
     ·观用兼备第71页
   ·福建省古道景观损毁情况的分析第71-77页
     ·本体景观损毁情况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 ·古道附属设施景观损毁情况分析第72页
     ·环境景观损毁情况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  ·福建省古道景观损毁情况部分实例调查第73-77页
   ·针对不同损毁情况进行保护恢复的方法第77-79页
     ·对实体类景观保护恢复的方法第77-78页
     ·对环境景观保护恢复的方法第78-79页
   ·仿真古道的设计要点探索第79-83页
     ·仿真古道的设计依据第79页
     ·仿真古道的设计要点分析第79-83页
6. 结论、创新及讨论第83-85页
   ·结论第83页
   ·创新第83-84页
   ·讨论第84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87页
致谢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环境心理学原理的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
下一篇:福州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