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1 绪论 | 第7-11页 |
| ·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| 第7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| 第7-11页 |
| 2 人与自然生态的对生性和谐——芦青河畔的自然人性之歌 | 第11-18页 |
| ·审美生境对张炜小说创作的影响 | 第11-14页 |
| ·启蒙的犹疑——“设计自己的山河” | 第14-15页 |
| ·道德的回归——向往“一潭清水” | 第15-18页 |
| 3 精神生态的多元共生——《古船》中的深沉忧思 | 第18-23页 |
| ·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”与“勿意、勿必、勿故、勿我”一一道、儒精神生态多元共生之人格完善 | 第19-20页 |
| ·逍遥“游乎四海之外”与“舍生而取义”一一道、儒精神生态多元共生之自由与责任 | 第20-23页 |
| 4 野地生命的整生性和谐——《九月寓言》中的生态生存理想 | 第23-34页 |
| ·大地之上多元生命形态的诗意化赞美 | 第23-27页 |
| ·人类拟物与自然拟人——野地生命的集体狂欢 | 第23-26页 |
| ·碾盘的使命——连接多维时空的载体 | 第26-27页 |
| ·未来的选择——重返野地的家园 | 第27-34页 |
| ·消失的村庄——掠夺式开发的生态预警 | 第27-30页 |
| ·受难的女性——乡村生活中的不和谐音符 | 第30-31页 |
| ·流浪的生命——自然整生和谐的象征 | 第31-34页 |
| 5 寓言之后——《刺猬歌》中生态审美理想的徘徊与局限 | 第34-37页 |
| 6 余论:走向更高层面的整生 | 第37-3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| 致谢 | 第40-41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