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织布料模型三维重建与仿真算法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0页 |
·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7-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8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8-10页 |
第二章 针织物识别与物理仿真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·针织物识别 | 第10-11页 |
·织物密度的测试 | 第11页 |
·织物结构参数识别 | 第11页 |
·针织物常用模型 | 第11-14页 |
·质点-弹簧模型 | 第12页 |
·针织节和质点弹簧模型相结合 | 第12-13页 |
·针织节模型 | 第13-14页 |
·本文路线 | 第14-15页 |
第三章 针织布料组织结构识别 | 第15-33页 |
·纬编针织物的基本组织 | 第15-17页 |
·针织物图像的获取 | 第17-18页 |
·输入设备 | 第17页 |
·试样的采集和准备 | 第17-18页 |
·布料颜色特征提取 | 第18-19页 |
·针织物图像的预处理 | 第19-27页 |
·彩色图像灰度化处理 | 第20-21页 |
·织物图像平滑 | 第21-23页 |
·二值化 | 第23-24页 |
·特殊的膨胀腐蚀处理 | 第24-25页 |
·边缘检测 | 第25-26页 |
·其他组织的图像处理 | 第26-27页 |
·针织物图像形状特征参数提取 | 第27-31页 |
·其他结构特征提取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针织布料模型建立 | 第33-42页 |
·针织布料几何模型的建立 | 第33-37页 |
·针织节物理模型建立 | 第37-42页 |
·拉格朗日能量方程 | 第37-38页 |
·纱线内部特性 | 第38页 |
·纱线和纱线直接的碰撞作用 | 第38-39页 |
·阻尼 | 第39-40页 |
·额外的约束 | 第40页 |
·积分方法 | 第40-42页 |
第五章 碰撞检测 | 第42-51页 |
·碰撞线性化力模型 | 第43-45页 |
·碰撞自适应 | 第45-49页 |
·碰撞表现 | 第45-46页 |
·碰撞检测 | 第46-48页 |
·碰撞评估 | 第48-49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9-51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·工作总结 | 第51页 |
·工作展望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