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挑战与回应——当代中国网络政治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绪论第9-11页
第一章 网络政治及其研究现状第11-20页
 第一节 网络政治的涵义及其特性第11-15页
  一、网络政治的涵义第11-13页
  二、网络政治的特性第13-15页
 第二节 网络政治在当代中国的主要功能第15-17页
  一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动力第15-16页
  二、反腐倡廉、监督政府行政的重要手段第16页
  三、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第16页
  四、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形式第16-17页
  五、国家开展外交活动必要的舆论支持第17页
 第三节 学术界关于网络政治的研究现状第17-20页
  一、国外关于网络政治的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二、国内关于网络政治的研究现状第18-20页
第二章 网络政治在当代中国兴起的基础第20-33页
 第一节 网络政治的技术基础:信息技术的发展第20-21页
 第二节 网络政治的社会基础:网络社会的形成第21-24页
  一、网络社会的形成促进了网络政治发展第21-22页
  二、媒体网络化促进网络政治发展第22-24页
 第三节 网络政治的实践基础:民众与政府双向互动第24-27页
  一、网络政治参与:民众参与政治的新路径第24-25页
  二、网络政治沟通:政府沟通民众的新渠道第25-27页
 第四节 网络政治的制度基础:执政主体对网络政治的重视与规制第27-33页
  一、执政主体对网络政治的重视第27-28页
  二、政府对网络政治的规制第28-33页
第三章 挑战:网络政治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冲击第33-46页
 第一节 挑战一:网络政治环境下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第33-40页
  一、网络政治中的“数字鸿沟”挑战着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第34-38页
  二、网络政治中的“非理性”挑战着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第38-40页
 第二节 挑战二:网络政治环境下当代中国的政府管理第40-42页
  一、网络政治挑战着政府权力向度第40-41页
  二、网络政治挑战着政府决策能力第41页
  三、网络政治挑战着政府的网络适应能力第41-42页
 第三节 挑战三:网络政治环境下当代中国的主流政治文化第42-46页
  一、政治文化、当代中国主流政治文化第43-44页
  二、网络政治对当代中国主流政治文化带来的挑战第44-46页
第四章 回应:政府对网络政治的治理第46-63页
 第一节 网络政治与现实政治的交互性影响第46-48页
  一、“利维坦效应”和“陛希莫司效应”:现实政治对网络政治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二、“意识形态效应”和“乌托邦效应”:网络政治对现实政治的影响第47-48页
 第二节 回应一:推进社会信息化,扩大公民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第48-50页
  一、树立网络意识、普及网络知识第48-49页
  二、消除网络政治参与中的“数字鸿沟”第49页
  三、提高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水平第49-50页
 第三节 回应二:构建三位一体的政府治理网络模式第50-57页
  一、构建以政府治理为核心的共治模式第50-51页
  二、加强网络立法、构建完善的网络治理体系第51-53页
  三、健全电子政务体系、推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第53-54页
  四、调整政府自身结构以适应网络政治的发展第54-57页
 第四节 回应三:政府要引领主流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第57-63页
  一、从制度层面加强对网络公共领域的治理第57-59页
  二、从技术层面加强对网络运营市场的监管第59-60页
  三、从文化层面加强对主流政治文化的引领第60-63页
结语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9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-70页
致谢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信息权利的信息公平研究
下一篇:网络公共舆论的民主功能及其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