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5页 |
缩略词简表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及超声影像评价 | 第16-30页 |
·前言 | 第1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16-19页 |
·实验动物与细胞 | 第16-17页 |
·实验试剂与器材 | 第17页 |
·动物饲养 | 第17页 |
·模型制作 | 第17-18页 |
·观察指标和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统计学处理 | 第19页 |
·结果 | 第19-22页 |
·超声观察结果 | 第19-20页 |
·形态学观察结果 | 第20-21页 |
·超声与实际测量的肿瘤大小的相关性分析 | 第21-22页 |
·附图 | 第22-25页 |
·讨论 | 第25-29页 |
·有关兔VX2肝癌模型建立的探讨 | 第25-26页 |
·超声检测肿瘤的意义 | 第26-29页 |
·兔VX2肝癌病理学特征 | 第29页 |
·肿瘤种植后的最佳实验时间 | 第29页 |
·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二章 磁流体介导的50℃局部热疗兔VX2肝癌的可行性研究和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| 第30-57页 |
·前言 | 第30-31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1-35页 |
·实验动物与细胞 | 第31页 |
·实验器材 | 第31-32页 |
·实验方法与步骤 | 第32-35页 |
·统计学处理 | 第35页 |
·结果 | 第35-40页 |
·纳米磁流体的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| 第35页 |
·Fe_3O_4纳米磁流体体外升温情况 | 第35页 |
·肿瘤模型情况 | 第35-36页 |
·Fe_3O_4纳米磁流体体内升温情况 | 第36页 |
·常规CT扫描结果 | 第36页 |
·实验室检查 | 第36-37页 |
·肿瘤大小变化 | 第37-38页 |
·组织学观察 | 第38-40页 |
·附图 | 第40-47页 |
·讨论 | 第47-56页 |
·纳米磁流体产热及热疗的特点 | 第49-53页 |
·体内磁流体分布的检测手段 | 第53页 |
·肿瘤生长转移情况 | 第53-54页 |
·组织学改变 | 第54-55页 |
·实验操作中注意事项 | 第55页 |
·不足及尚须改进的情况 | 第55-56页 |
·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三章 磁流体介导的50℃局部热疗兔VX2肝癌的超声造影评价及对血管作用的研究 | 第57-72页 |
·前言 | 第57-58页 |
·材料方法 | 第58-60页 |
·实验器材 | 第58-59页 |
·动物肿瘤模型的建立 | 第59页 |
·实验动物分组及不同处理 | 第59页 |
·观察指标及方法 | 第59-60页 |
·统计学处理 | 第60页 |
·结果 | 第60-63页 |
·超声表现 | 第60-61页 |
·超声造影与病理测得的肿瘤坏死率及其相关性分析 | 第61页 |
·肿瘤血管的病理观察 | 第61-62页 |
·VEGF的表达 | 第62-63页 |
·附图 | 第63-68页 |
·讨论 | 第68-71页 |
·超声造影对磁流体热消融疗效的评价价值 | 第68-69页 |
·磁流体热消融对兔VX2营养血管破坏作用的探讨 | 第69-70页 |
·磁流体热消融对VEGF表达的效应 | 第70-71页 |
·小结 | 第71-72页 |
总结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88页 |
综述一 | 第88-99页 |
综述二 | 第99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-112页 |
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| 第112-1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