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众参与新闻源传播现象探析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绪论 | 第8-12页 |
第1章 受众参与新闻源传播的初步形成 | 第12-17页 |
·受众参与新闻源传播的界定 | 第12-13页 |
·理论渊源和思想启蒙 | 第13-15页 |
·接近权 | 第13-14页 |
·公共领域 | 第14页 |
·朴素的社会主义新闻观 | 第14-15页 |
·受众参与运动的发轫 | 第15-17页 |
·美国公共新闻运动 | 第15-16页 |
·中国民生新闻实践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受众参与新闻源传播的表现形式 | 第17-24页 |
·受众参与新闻源传播的表现形式 | 第17-20页 |
·DV 记录:第一时间的拍摄 | 第17页 |
·新闻博客:人人都是参与者 | 第17-18页 |
·公民新闻网站:挑战权威 | 第18-19页 |
·短讯互传:负面消息的捷径 | 第19-20页 |
·受众参与新闻源传播对传统传播模式的颠覆 | 第20-24页 |
·媒介的发展与传播的变革 | 第20-22页 |
·新媒体的出现与新传播的诞生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受众参与新闻源传播的现代意义 | 第24-34页 |
·受众主体的意义重构 | 第24-27页 |
·受众主体的由来 | 第24-25页 |
·受众主体的意义 | 第25-27页 |
·新闻自由的历史回归 | 第27-30页 |
·人人享有的新闻自由 | 第27-28页 |
·社会控制的新闻自由 | 第28-30页 |
·个人媒体时代的到来 | 第30-34页 |
·走出政治囚笼的大众媒介 | 第31-32页 |
·摆脱垄断枷锁的个人媒介 | 第32-34页 |
第4章 受众参与新闻源传播的现实问题 | 第34-40页 |
·新闻源的真实性 | 第34-36页 |
·受众参与新闻源传播失真原因 | 第34-35页 |
·受众参与新闻源传播失真表现 | 第35-36页 |
·新媒介的冷暴力 | 第36-37页 |
·个人情绪的随意渲泄 | 第36页 |
·他人隐私的随意泄露 | 第36-37页 |
·弱势群体的再次失语 | 第37-40页 |
·弱势群体的声音更弱 | 第37-39页 |
·“信息鸿沟”进一步扩大 | 第39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5页 |
注释 | 第45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