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·背景知识介绍 | 第9-12页 |
·WCDMA系统概述 | 第9页 |
·WCDMA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9-12页 |
·物理层和UU接口其他子层的关系 | 第12-13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WCDMA物理层关键技术 | 第14-32页 |
·物理层概述 | 第14页 |
·传输信道及其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| 第14-16页 |
·专用传输信道 | 第15页 |
·公共传输信道 | 第15-16页 |
·扩频与加扰 | 第16-17页 |
·扩频 | 第16-17页 |
·信道化码 | 第17页 |
·扰码 | 第17页 |
·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| 第17-23页 |
·传输信道的帧结构 | 第18页 |
·上行链路专用信道 | 第18-19页 |
·上行链路复用 | 第19-22页 |
·上行链路公共分组信道 | 第22页 |
·下行链路专用信道 | 第22-23页 |
·下行链路复用 | 第23页 |
·信令 | 第23-27页 |
·公共导频信道(CPICH) | 第23-24页 |
·同步信道(SCH) | 第24-25页 |
·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(主CCPCH) | 第25页 |
·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(辅CCPCH) | 第25-26页 |
·随机接入信道(RACH) | 第26页 |
·捕获指示信道(AICH) | 第26-27页 |
·寻呼指示信道(PICH) | 第27页 |
·物理层过程 | 第27-32页 |
·快速闭环功率控制过程 | 第27-28页 |
·开环功率控制 | 第28页 |
·寻呼过程 | 第28-29页 |
·RACH过程 | 第29-30页 |
·小区搜索过程 | 第30页 |
·切换测量过程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物理层在移动终端固件中的实现方案 | 第32-38页 |
·固件体系架构概述 | 第32-33页 |
·固件系统中各模块的功能 | 第33-34页 |
·TLS模块的主要功能 | 第33页 |
·AM模块的主要功能 | 第33页 |
·TX模块的主要功能 | 第33页 |
·Search模块的主要功能 | 第33-34页 |
·DPE模块的主要功能 | 第34页 |
·HCI模块的主要功能 | 第34页 |
·RAKE模块的主要功能 | 第34页 |
·ORX模块的主要功能 | 第34页 |
·Boot Loader(BOOT)模块的主要功能 | 第34页 |
·System Control模块的主要功能 | 第34页 |
·调度处理 | 第34-35页 |
·命令处理 | 第35-38页 |
·AM处理指令控制流 | 第36页 |
·TLS处理指令控制流 | 第36-37页 |
·AM/TLS处理指令控制流 | 第37页 |
·内部指令控制流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AM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| 第38-54页 |
·AM模块概述 | 第38页 |
·AM模块在系统中的位置 | 第38页 |
·活动状态转换方式 | 第38页 |
·外部接口 | 第38-40页 |
·HCI-AM接口 | 第39页 |
·TLS-AM接口 | 第39-40页 |
·Cell List Manager | 第40页 |
·内部请求消息 | 第40页 |
·AM模块内部子模块设计 | 第40-54页 |
·AM-Core模块 | 第41-42页 |
·Cell Search子模块 | 第42-49页 |
·BCH Sync子模块 | 第49-51页 |
·Read SIB子模块 | 第51-52页 |
·Paging子模块 | 第52-54页 |
第五章 AM模块的测试 | 第54-64页 |
·白盒测试的发展历程 | 第54-57页 |
·白盒测试的范围 | 第54页 |
·第1代与第2代白盒测试 | 第54-55页 |
·第3代白盒测试方法 | 第55页 |
·第4代白盒测试方法 | 第55-57页 |
·AM模块的单元测试 | 第57-64页 |
·AM模块单元测试初案 | 第57-58页 |
·自动测试引擎与第四代白盒测试技术 | 第58-59页 |
·自动测试引擎的设计方法 | 第59-60页 |
·自动测试引擎的特点 | 第60页 |
·测试案例 | 第60-61页 |
·测试结果分析 | 第61-64页 |
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