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引言 | 第9-12页 |
第1章 “鬼报”思想的文化渊源及对蒲松龄思想的影响 | 第12-20页 |
·“鬼报”思想的文化渊源 | 第12-15页 |
·蒲松龄对“鬼报”思想的吸纳 | 第15-20页 |
第2章 “鬼报型”作品的文言小说史传统 | 第20-28页 |
·魏晋六朝志怪中的“鬼报型”作品 | 第20-23页 |
·唐宋传奇中的“鬼报型”作品 | 第23-28页 |
第3章 《聊斋志异》“鬼报型”作品类型 | 第28-41页 |
·“善有善报”类作品分类研究 | 第28-35页 |
·“善有善报”行为的事实和方式 | 第28-31页 |
·“善有善报”行为的分类 | 第31-35页 |
·“恶有恶报”类作品的分类研究 | 第35-41页 |
·“恶有恶报”行为的事实与方式 | 第35-37页 |
·“恶有恶报”行为的分类 | 第37-41页 |
第4章 “鬼报型”作品的文化内涵 | 第41-48页 |
·“鬼报型”作品的教化气息 | 第41-44页 |
·“鬼报型”作品的人文气息 | 第44-48页 |
结语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