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一章 毛细管电泳在肽类、糖类分离中的应用 | 第10-23页 |
|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的发展及其应用 | 第10-15页 |
| 1 毛细管电泳的发展史 | 第10-12页 |
| 2 毛细管电泳的应用 | 第12-15页 |
| ·药物分析中的实际应用 | 第12-13页 |
| ·在基因研究和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| 第13-14页 |
| ·在生物分子中的应用 | 第14页 |
| ·单细胞分析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节 毛细管电泳分离策略 | 第15-19页 |
| 1 分离条件选择的基本流程 | 第15页 |
| 2 分离介质的选择 | 第15-19页 |
| ·毛细管电泳中缓冲液的选择 | 第15-17页 |
| ·PH及其缓冲试剂 | 第15-16页 |
| ·添加剂 | 第16-17页 |
| ·溶剂 | 第17页 |
| ·非水背景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| 第17-19页 |
| ·非水背景电解质溶液满足的条件 | 第17页 |
| ·有机溶剂的选择 | 第17-18页 |
| ·电解质的选择 | 第18-19页 |
|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分离肽类、糖类综述 | 第19-22页 |
| 1 非水毛细管电泳中肽类的分离分析 | 第19-20页 |
| ·简介 | 第19页 |
| ·肽类物质的衍生 | 第19-20页 |
| ·肽类的检测 | 第20页 |
| 2 毛细管电泳中糖类的分离分析 | 第20-22页 |
| ·多糖及糖缀合物 | 第20-21页 |
| ·糖的衍生 | 第21页 |
| ·糖的检测 | 第21-22页 |
| 第四节 论文工作 | 第22-23页 |
| 第二章 非水毛细管电泳对小肽衍生物的分离研究 | 第23-37页 |
| 第一节 CEOC衍生小肽的非水毛细管电泳分离研究 | 第23-31页 |
| 1 引言 | 第23页 |
| 2 实验部分 | 第23-24页 |
| ·仪器与试剂 | 第23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3页 |
| ·样品的衍生化 | 第23-24页 |
| 3 结果与讨论 | 第24-30页 |
| ·溶剂的选择 | 第24页 |
| ·电解质的选择 | 第24-28页 |
| ·乙酸铵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| ·乙酸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| ·电压对分离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·温度对分离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·小肽衍生物的分离 | 第28-29页 |
| ·实际样品的测定 | 第29-30页 |
| 4 结论 | 第30-31页 |
| 第二节 BCEC-Cl衍生小肽的非水毛细管电泳分离研究 | 第31-37页 |
| 1 引言 | 第31页 |
| 2 实验部分 | 第31-32页 |
| ·仪器与试剂 | 第31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·实验条件 | 第31页 |
| ·样品的衍生化 | 第31-32页 |
| 3 结果与讨论 | 第32-37页 |
| ·溶剂的选择 | 第32页 |
| ·电解质的选择 | 第32-35页 |
| ·乙酸铵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| ·乙酸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| ·温度和电压对分离的影响 | 第35页 |
| ·小肽衍生物的分离 | 第35-36页 |
| ·实际样品的测定 | 第36-37页 |
| 第三章 1-氨基蒽用于糖类的毛细管电泳分离研究 | 第37-47页 |
| 1 引言 | 第37页 |
| 2 实验部分 | 第37-38页 |
| ·仪器与试剂 | 第37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7页 |
| ·电泳条件 | 第37页 |
| ·质谱条件 | 第37页 |
| ·糖标准品的衍生化 | 第37-38页 |
| ·衍生试剂的配制 | 第37页 |
| ·标准品的1-氨基蒽衍生化 | 第37-38页 |
| ·白刺多糖水解物的提取 | 第38页 |
| 3 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7页 |
| ·标准品的质谱鉴定 | 第38-40页 |
| ·缓冲溶液的选择 | 第40-43页 |
| ·硼酸盐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| ·pH值对分离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| ·温度和电压对分离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| ·添加剂对分离的影响 | 第44页 |
| ·糖类的分离 | 第44-45页 |
| ·糖的线性回归曲线及检测限 | 第45页 |
| ·实际样品的分离 | 第45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52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2-53页 |
| 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