纤维素基高吸液材料的合成与表征
致谢 | 第1-4页 |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·前言 | 第10-14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天然纤维素资源及其利用 | 第10页 |
·我国吸液材料的发展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立题依据 | 第11-12页 |
·纤维素基吸液材料及其应用 | 第11-12页 |
·纤维素基吸液材料与聚丙烯类吸液材料的比较 | 第12页 |
·研究目的、意义 | 第12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·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4-21页 |
·吸液材料的发展及其分类 | 第14-16页 |
·吸水材料 | 第14-15页 |
·吸油材料 | 第15-16页 |
·纤维素基吸液材料的概述 | 第16-21页 |
·纤维素系吸水材料的制备 | 第16-17页 |
·纤维素系吸水材料的应用 | 第17-19页 |
·纤维素系吸油材料的制备 | 第19-20页 |
·纤维素系吸油材料的应用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漂白针叶木浆高吸水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| 第21-44页 |
·前言 | 第21页 |
·实验与方法 | 第21-24页 |
·原料和仪器 | 第21-22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21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1-22页 |
·分析测试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产物得率 | 第22页 |
·吸水性能的测定 | 第22-23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3页 |
·扫描电镜分析 | 第23页 |
·X-射线衍射 | 第23-24页 |
·热分析 | 第2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4-43页 |
·接枝共聚反应流程及其均聚物的去除 | 第24-25页 |
·接枝共聚机理 | 第25-26页 |
·吸水树脂的吸水机理 | 第26-27页 |
·MINITAB设计探索接枝共聚反应条件 | 第27-30页 |
·合成条件对接枝共聚和吸水倍率的影响 | 第30-36页 |
·单体与纤维比例对产物得率和吸水倍率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中和度对产物得率和吸水倍率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反应温度对产物得率和吸水倍率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分散剂用量对产物得率和吸水倍率的影响 | 第34页 |
·引发剂用量对产物得率和吸水倍率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交联剂用量对产物得率和吸水倍率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反应时间对产物得率和吸水倍率的影响 | 第36页 |
·吸液性能 | 第36-39页 |
·吸水速率的测定 | 第36-37页 |
·高吸水性树脂的耐盐性 | 第37-38页 |
·保水率 | 第38页 |
·吸水次数的测定 | 第38-39页 |
·产品的表征 | 第39-43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扫描电镜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X-射线衍射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热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三章 漂白针叶木浆合成吸油材料及其表征 | 第44-60页 |
·前言 | 第44页 |
·原料与方法 | 第44-45页 |
·原料与仪器 | 第44页 |
·实验与分析方法 | 第44-45页 |
·接枝反应 | 第44页 |
·接枝率,接枝效率的测定 | 第44-45页 |
·吸油倍率的测定 | 第45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45页 |
·扫描电镜分析 | 第45页 |
·X-射线衍射分析 | 第45页 |
·热分析 | 第4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5-59页 |
·接枝机理 | 第45-46页 |
·吸油机理 | 第46-47页 |
·接枝共聚过程因素的影响规律 | 第47-50页 |
·过氧化氢的用量 | 第48页 |
·二氧化硫脲(以下简称TD)的用量 | 第48页 |
·反应温度 | 第48页 |
·反应时间 | 第48-50页 |
·液比 | 第50页 |
·单体浓度 | 第50页 |
·不同反应条件对产品吸油材料的关系 | 第50-55页 |
·单体浓度对产品吸油倍率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反应温度对产品吸油倍率的影响 | 第52页 |
·TD用量对产品吸油倍率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过氧化氢用量对产品吸油倍率的影响 | 第53页 |
·交联剂用量对产品吸油倍率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·反应时间对产品吸油倍率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产品的表征 | 第55-59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扫描电镜分析 | 第56-57页 |
·X-射线衍射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热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四章 TMP合成吸油材料及其表征 | 第60-79页 |
·前言 | 第60页 |
·实验与方法 | 第60-62页 |
·原料与仪器 | 第60-61页 |
·产品的制备 | 第61页 |
·原料的预处理 | 第61页 |
·接枝共聚合 | 第61页 |
·分析测试方法 | 第61-62页 |
·接枝率,接枝效率和单体转化率的测定 | 第61页 |
·吸油倍率的测定 | 第61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61页 |
·扫描电镜分析 | 第61页 |
·X-射线衍射分析 | 第61页 |
·热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2-78页 |
·合成工艺对接枝共聚影响 | 第62-67页 |
·单体与TMP的质量比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| 第63页 |
·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·TD用量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·过氧化氢用量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| 第65页 |
·交联剂用量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·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·液比用量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| 第67页 |
·吸油倍率的测定 | 第67-73页 |
·单体与纤维比例对吸油性能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·反应温度对吸油性能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·TD用量对吸油性能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·过氧化氢用量对吸油性能的影响 | 第71页 |
·DAP用量对吸油性能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·反应时间对吸油性能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·反应液比对吸油性能的影响 | 第73页 |
·产品的表征 | 第73-78页 |
·红外光谱 | 第73-75页 |
·扫描电镜分析 | 第75-76页 |
·X-射线衍射分析 | 第76页 |
·热分析 | 第76-7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9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7页 |
附、录 | 第87-92页 |
附录一:图目录 | 第87-89页 |
附录二:LIST OF FIGURES | 第89-91页 |
附录三:表目录 | 第91页 |
附录四:LIST OF TABLES | 第91-92页 |
详细摘要 | 第92-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