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1页 |
·中国苹果的生产现状 | 第11页 |
·中国砧木的利用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苹果对早期落叶病的抗性研究 | 第12-14页 |
·苹果早期落叶病的发现及危害 | 第12-13页 |
·褐斑病的发病原因及其症状 | 第13页 |
·斑点病的发病原因及其症状 | 第13-14页 |
·褐斑病和斑点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| 第14页 |
·抗病机理研究 | 第14-18页 |
·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植物诱导后其相关酶活性与植物抗性的关系 | 第15-18页 |
·抗性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·种质抗性育种及抗病性研究技术现状 | 第19页 |
·抗性育种及抗病性研究技术现状 | 第19页 |
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苹果主要生产品种及砧木对褐斑病和斑点病的抗性评价研究 | 第21-3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调查材料及时间 | 第21页 |
·调查鉴定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2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2-36页 |
·苹果主要生产品种对褐斑病和斑点病的抗性鉴定评价及差异性分析 | 第22-28页 |
·苹果砧木对褐斑病和斑点病的抗性鉴定评价及差异性分析 | 第28-32页 |
·苹果褐斑病和斑点病抗性相关性分析 | 第32页 |
·部分苹果品种抗褐斑病和斑点病的遗传趋势分析 | 第32-36页 |
·结论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‘秦冠’和‘富士’叶片接种褐斑病病菌前后相关代谢酶变化研究 | 第37-43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7-39页 |
·材料 | 第37页 |
·方法 | 第37-39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9-42页 |
·相对SOD 酶活性在接褐斑病病菌后变化分析 | 第39页 |
·相对POD 酶活性在接褐斑病病菌后变化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相对PAL 酶活性在接褐斑病病菌后变化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相对PPO 酶活性在接褐斑病病菌后变化分析 | 第41页 |
·相对CAT 酶活性在接褐斑病病菌后变化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结论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43-46页 |
·苹果主栽品种和砧木对褐斑病和斑点病抗性 | 第43-44页 |
·‘秦冠’和‘富士’离体接种褐斑病病菌后相关酶活性变化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