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1 前言 | 第8-18页 |
·稻米品质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·稻米品质的优质指标 | 第8-9页 |
·稻米蛋白质研究现状 | 第9页 |
·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研究进展 | 第9-11页 |
·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 | 第9-10页 |
·(Dx5+Dy10) 亚基基因转化小麦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1页 |
·转基因研究及其生物安全性 | 第11-16页 |
·水稻遗传转化进展 | 第11-12页 |
·水稻遗传转化的愈伤组织培养 | 第12-13页 |
·生物安全性 | 第13-16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16页 |
·本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| 第16-18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5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18-19页 |
·培养基 | 第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·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| 第19-20页 |
·愈伤组织共转化的转染与筛选 | 第20页 |
·愈伤组织的分化及植株再生 | 第20页 |
·转基因植株后代的性状研究 | 第20页 |
·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研究 | 第20-21页 |
·愈伤组织 DNA 含量研究 | 第21页 |
·愈伤组织矿质元素的研究 | 第21页 |
·主要研究方法 | 第21-25页 |
·水稻愈伤组织的转染 | 第21-22页 |
·共培养 | 第22页 |
·愈伤组织的分化与植株的再生 | 第22页 |
·PCR 检测 | 第22-23页 |
·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| 第23页 |
·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| 第23页 |
·培养物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| 第23页 |
·培养物 DNA 含量测定 | 第23-25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40页 |
·愈伤组织的诱导阶段 | 第25-30页 |
·不同基本培养基对水稻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| 第25页 |
·植物生长物质对水稻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不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·不同培养条件对培养物可溶性蛋白质、DNA 含量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·不同培养条件对培养物上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| 第30页 |
·愈伤组织继代培养阶段 | 第30-37页 |
·不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| 第33页 |
·不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| 第33页 |
·不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 DNA 含量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不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| 第34-37页 |
·不同培养条件诱导的愈伤组织转化效率 | 第37页 |
·V2OB 经共转化获得的转基因植株 | 第37-38页 |
·V2OB 转基因植株种子的蛋白质含量 | 第38页 |
·V2OB 转基因 T1 代植株中外源基因的分离特征 | 第38-40页 |
4 讨论 | 第40-43页 |
·激素水平对愈伤组织的诱导 | 第40页 |
·光照对愈伤组织的生长 | 第40-41页 |
·光照对愈伤组织生长过程可溶性蛋白质、DNA、矿质元素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优质 HMW-GS 亚基 Dx5、DY10 基因对水稻蛋白质含量的效果 | 第42-43页 |
5 全文总结 | 第43-44页 |
·论文小结 | 第43页 |
·创新 | 第43-44页 |
6 后续研究设想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2页 |
附图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