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5页 |
1 国内外酸沉降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2 酸雨的形成、危害和防治措施 | 第10-18页 |
·酸雨形成机制和成因 | 第10-12页 |
·酸沉降的危害 | 第12-13页 |
·酸沉降的生态效应 | 第13-15页 |
·酸雨防治措施 | 第15-18页 |
3 土壤酸化及其缓冲体系 | 第18-21页 |
·土壤酸化影响因素 | 第19页 |
·土壤酸化引起结果和危害 | 第19-20页 |
·土壤缓冲体制 | 第20-21页 |
4 我国酸沉降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| 第21-23页 |
·我国酸雨分布特点 | 第21-22页 |
·我国酸沉降发展趋势 | 第22-23页 |
5 湖南酸雨状况及长沙酸雨成因 | 第23-25页 |
·湖南酸雨状况 | 第23页 |
·长沙酸雨形成的影响因素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25-30页 |
1 研究内容 | 第25页 |
2 研究区域 | 第25-27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27-30页 |
·采样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8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长沙酸沉降及其PH值变化特征 | 第30-41页 |
1 长沙酸沉降现状及其PH值变化特征 | 第30-33页 |
·酸沉降季节变化规律 | 第30-31页 |
·酸沉降变化趋势 | 第31页 |
·岳麓山酸性降水的类型 | 第31-33页 |
2 岳麓山森林小流域降水类型及化学组成 | 第33-34页 |
·降水基本离子组成 | 第33页 |
·岳麓山酸沉降过程的空间变化 | 第33-34页 |
3 离子相关性分析 | 第34-37页 |
·线性回归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pH值与离子间的相关关系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降水主要离子间的相关关系 | 第36-37页 |
4 酸性降水污染源类型分析 | 第37-38页 |
5 降水污染程度 | 第38-39页 |
6 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土壤水反映土壤对酸沉降的响应 | 第41-48页 |
1 岳麓山土壤酸化状况 | 第41-45页 |
·pH值表征的土壤酸化 | 第41-42页 |
·土壤水中Ali/(Ca2++Mg2+)摩尔比值的规律表征的土壤酸化 | 第42-43页 |
·土壤和土壤水中盐基离子浓度 | 第43-45页 |
2 溶解有机碳(DOC)的分布 | 第45-46页 |
3 岳麓山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度 | 第46-47页 |
4 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森林降水化学的动态变化 | 第48-54页 |
1 冠层离子沉降量变化 | 第48-50页 |
·岳麓山森林小流域冠层离子净沉降变化 | 第48-49页 |
·穿冠水离子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| 第49-50页 |
·降水pH值对冠层淋溶的影响 | 第50页 |
2 土壤及土壤水、地表水中氮的变化与形态分布 | 第50-52页 |
·土壤中总氮分布和C/N比值分布 | 第50-51页 |
·水溶液中氮的变化与形态分布 | 第51-52页 |
3 水溶液中阳离子变化特征 | 第52-53页 |
4 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54-56页 |
1 结论 | 第54页 |
2 建议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