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| 第1-5页 |
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3页 |
·VEGF 生物特性及受体 | 第14-16页 |
·VEGF 的分子特征 | 第14-15页 |
·VEGF 的受体 | 第15-16页 |
·VEGF 的生物学作用 | 第16-18页 |
·促进血管生成 | 第16页 |
·增加血管通透性 | 第16-17页 |
·抑制细胞凋亡 | 第17页 |
·影响 VEGF 的表达 | 第17-18页 |
·VEGF 对脑卒中的保护作用 | 第18-20页 |
·促血管生成作用 | 第18页 |
·直接的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 | 第18-19页 |
·VEGF 与脑水肿 | 第19-20页 |
·VEGF 的治疗现状 | 第20-22页 |
·VEGF 的基因治疗 | 第20页 |
·时间窗的选择 | 第20-21页 |
·用药方式的选择 | 第21页 |
·剂量的选择 | 第21-22页 |
·问题与展望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30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3-24页 |
·主要仪器和设备 | 第23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3-24页 |
·实验动物和分组 | 第24-25页 |
·线栓制备 | 第24-25页 |
·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备 | 第25页 |
·脑梗死模型的判定 | 第25-27页 |
·行为学判定 | 第25-26页 |
·TTC 染色判定 | 第26页 |
·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周边区立体定位移植 | 第26页 |
·术后大鼠行为学评分 | 第26-27页 |
·标本的制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| 第27-29页 |
·病理标本制备 | 第27-28页 |
·载玻片处理 | 第28页 |
·脑组织切片 HE 染色 | 第28页 |
·脑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(S-P 法) | 第28-29页 |
·数据采集 | 第29页 |
·统计学分析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结果 | 第30-41页 |
·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 | 第30-31页 |
·TTC 染色比较脑梗死体积 | 第31-34页 |
·病理学实验结果 | 第34-41页 |
·HE 染色 | 第34-36页 |
·脑组织 VEG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| 第36页 |
·脑组织 CD34 和 CD13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| 第36-40页 |
·脑组织荧光显色 | 第40-41页 |
第5章 讨论 | 第41-45页 |
·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| 第41页 |
·VEGF 与缺血性脑卒中 | 第41-42页 |
·载体的选择 | 第42页 |
·时间窗的选择 | 第42页 |
·脑缺血后 VEGF 和 EGFP 的表达 | 第42-44页 |
·大鼠脑缺血后组织 CD34 和 CD133 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| 第44-45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1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