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农药防治(化学防治)论文--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论文

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用豇豆酯酶的初步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与立题依据第9-24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及内容第9-10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9-10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内容第10页
   ·农药的概述第10-13页
     ·农药残留的危害及原因第10-12页
     ·农药残留的解决对策第12-13页
   ·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概述第13-21页
     ·常规仪器检测方法第14-17页
     ·免疫分析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·酶抑制法第19-21页
   ·植物酯酶第21-23页
     ·酶源的筛选第21-22页
     ·酶的纯化第22-23页
     ·酶的固定化第23页
   ·立题依据第23-24页
第二章 材料与方法第24-32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24页
   ·试剂及仪器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试验试剂第24页
     ·试验仪器第24-25页
   ·实验设计与方法第25-32页
     ·相关计算公式第25页
     ·酯酶活力的测定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植物酯酶对农药敏感性测定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最低检测限的测定第27页
     ·农药残留检测用植物酯酶酶源的筛选第27-28页
     ·豇豆酯酶提取条件的筛选第28页
     ·豇豆酯酶的分离第28-29页
     ·豇豆酯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第29-31页
     ·豇豆酯酶对农药灵敏性和最低检测限的测定第31页
     ·豇豆酯酶酶的固定化第31-32页
第三章 结果与分析第32-51页
   ·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2-33页
     ·α-萘酚的标准曲线制作第32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曲线制作第32-33页
   ·农药残留检测用植物酯酶酶源的筛选第33-34页
     ·10 种植物酯酶与小麦酯酶比活力的比较第33页
     ·豇豆酯酶与家蝇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差异第33页
     ·豇豆酯酶和小麦酯酶对6 种农药灵敏性的比较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34页
   ·豇豆酯酶提取条件的选择第34-37页
     ·料液比的选择第34-35页
     ·浸提时间的选择第35页
     ·离心速率的选择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离心时间的选择第36页
     ·提取液pH 值的选择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37页
   ·豇豆酯酶的分离第37-40页
     ·硫酸铵盐析试验第37-38页
     ·RESOURCE Q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豇豆酯酶纯化效果的比较第39页
     ·纯化前后豇豆酯酶对农药灵敏性的比较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40页
   ·豇豆酯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第40-47页
     ·最适反应pH 值的选择第40页
     ·最适缓冲液摩尔浓度的选择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最佳酶液的稀释倍数的选择第41页
     ·最适反应温度的选择第41-42页
     ·豇豆酯酶的热稳定性第42页
     ·豇豆酯酶米氏常数的测定第42-43页
     ·豇豆酯酶酶促反应条件的优化第43-47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47页
   ·豇豆酯酶对农药灵敏性和最低检测限的测定第47-49页
   ·豇豆酯酶的固定化第49-51页
     ·固定化条件的选择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50-51页
第四章 结论与讨论第51-54页
   ·结论第51-52页
   ·讨论第52-54页
     ·关于适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用植物酯酶的筛选第52页
     ·关于豇豆酯酶分离纯化第52页
     ·关于豇豆酯酶的提取、分离、固定化工艺第52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作者简介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核桃青皮中次生物质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机制研究(Ⅰ)
下一篇:核桃青皮中次生物质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机理研究(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