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种群的表型变异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1 引言 | 第7-16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7-8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7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7-8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8-12页 |
| ·遗传多样性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| 第8-10页 |
| ·表现型变异 | 第10-12页 |
| ·臭柏研究概述 | 第12-16页 |
| ·生理生态特性 | 第12页 |
| ·生长与繁殖规律 | 第12-13页 |
| ·臭柏遗传性能 | 第13页 |
| ·臭柏育苗和造林技术 | 第13-14页 |
| ·臭柏的开发利用 | 第14-16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16-19页 |
| ·研究地区概况 | 第16-17页 |
| ·地理位置 | 第16页 |
| ·气候与水文 | 第16页 |
| ·地形地貌 | 第16-17页 |
| ·土壤与植被 | 第17页 |
| ·研究材料 | 第17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·表型性状的选取 | 第17-18页 |
| ·取样方法 | 第18页 |
| ·数据测量 | 第18页 |
| 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19-29页 |
| ·臭柏表型性状调查结果 | 第19-21页 |
| ·各类型分布状况 | 第19页 |
| ·叶型与叶片大小 | 第19-20页 |
| ·树冠浓密程度与分枝角度 | 第20-21页 |
| ·球果与种子 | 第21页 |
| ·臭柏表型多样性 | 第21-27页 |
| ·臭柏种群表型性状变异 | 第21-23页 |
| ·变异类型间形态学性状的变化 | 第23-27页 |
| ·部分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臭柏各变异类型当年生长量比较 | 第28-29页 |
| ·臭柏各变异类型间当年生长量比较 | 第28-29页 |
| ·不同立地条件下臭柏当年平均生长量比较 | 第29页 |
| 4 结论与讨论 | 第29-33页 |
| ·臭柏的表型多样性 | 第29-31页 |
| ·臭柏枝条表型多样性 | 第29-30页 |
| ·臭柏果实表型多样性 | 第30-31页 |
| ·臭柏各变异类型的特征汇总 | 第31-32页 |
| ·黄绿直立型 | 第31页 |
| ·黄绿匍匐型 | 第31页 |
| ·灰绿直立型 | 第31页 |
| ·灰绿匍匐型 | 第31-32页 |
| ·臭柏的研究展望 | 第32-33页 |
| 致谢 | 第33-3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4-38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