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1页 |
·纳米材料的概念 | 第8页 |
·聚合物纳米材料的相关研究 | 第8-14页 |
·聚合物微纳米材料的一般合成方法 | 第9-12页 |
·聚合物微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 | 第12-14页 |
·膦腈材料的研究 | 第14-19页 |
·聚膦腈材料的应用研究 | 第15-18页 |
·聚膦腈微纳米材料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·本课题的提出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交联聚膦腈纳米纤维与微球形成机理与形貌转化研究 | 第21-52页 |
·引言 | 第21-22页 |
·设计方案 | 第22-23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3-26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23页 |
·测试设备与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聚膦腈纳米纤维的合成 | 第24-25页 |
·聚膦腈微米球的合成 | 第25页 |
·以温度为变量研究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 | 第25页 |
·以超声功率为变量研究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 | 第25-26页 |
·以单体浓度为变量研究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 | 第26页 |
·以缚酸剂为变量研究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 | 第26页 |
·以溶剂为变量研究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 | 第2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6-50页 |
·聚膦腈纳米纤维与微米球的形貌测试以及化学结构表征 | 第26-30页 |
·以温度为变量研究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 | 第30-32页 |
·以超声功率为变量研究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 | 第32-34页 |
·以单体浓度为变量研究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 | 第34-35页 |
·以缚酸剂为变量研究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 | 第35-37页 |
·以溶剂为变量研究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 | 第37-40页 |
·聚膦腈纳米纤维与微米球的形成机理的提出与形貌转化的实现 | 第40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三章 交联聚膦腈富羟基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| 第52-63页 |
·引言 | 第52-54页 |
·聚合物微球的表面功能化研究 | 第52-54页 |
·设计方案 | 第54-56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6-57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56页 |
·测试设备与方法 | 第56页 |
·交联聚膦腈富羟基微球的制备 | 第56-57页 |
·交联聚膦腈富羟基微球的活性研究 | 第5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7-62页 |
·交联聚膦腈富羟基微球的形貌研究 | 第57-58页 |
·交联聚膦腈富羟基微球的化学结构分析 | 第58-60页 |
·交联聚膦腈富羟基微球的羟基活性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四章 含交联聚膦腈微纳米材料PVA 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| 第63-79页 |
·引言 | 第63-66页 |
·PVA 膜材料的特性 | 第63-64页 |
·PVA 膜材料的改性研究 | 第64-66页 |
·设计方案 | 第66-6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67-69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67页 |
·测试设备与方法 | 第67-68页 |
·微交联PVA 薄膜的制备 | 第68页 |
·含交联聚膦腈微纳米材料微交联PVA 复合膜的制备 | 第68页 |
·溶胀性能测试 | 第68-69页 |
·含交联聚膦腈微纳米材料交联PVA 复合膜药物缓释模拟实验 | 第6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9-78页 |
·含交联聚膦腈微纳米材料微交联PVA 复合膜形貌分析 | 第69-71页 |
·含交联聚膦腈微纳米材料微交联PVA 复合膜的力学分析 | 第71页 |
·含交联聚膦腈微纳米材料微交联PVA 复合膜的结晶分析 | 第71-72页 |
·含交联聚膦腈微纳米材料微交联PVA 复合膜的水接触角分析 | 第72-73页 |
·含交联聚膦腈微纳米材料微交联PVA 复合膜的溶胀分析 | 第73-74页 |
·含交联聚膦腈微纳米材料微交联PVA 复合膜的药物缓释模型分析 | 第74-7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五章 全文总结 | 第79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
附录 硕士工作期间论文与专利发表 | 第88-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