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2页 |
第1章 刘宗周简介 | 第12-13页 |
·刘宗周生平 | 第12页 |
·刘宗周学术主旨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刘宗周思想的渊源——王阳明“致良知”思想 | 第13-19页 |
·王学的历史背景 | 第13-14页 |
·王阳明生平及学术发展脉络 | 第14-16页 |
·《大学问》中“致良知”的思想逻辑 | 第16-19页 |
·大人之学在“明明德” | 第16-17页 |
·大人之学在“亲民” | 第17-18页 |
·大人之学在“止至善” | 第18-19页 |
第3章 刘宗周哲学面对的问题——王学左派的异变 | 第19-22页 |
·王学后学异变原因 | 第19页 |
·王龙溪的“荡之以玄虚” | 第19-20页 |
·泰州学派的“参之以情识” | 第20-22页 |
第4章 刘宗周的“慎独”学说 | 第22-29页 |
·“慎独”一词来源 | 第22-24页 |
·刘宗周“慎独”思想的形成过程 | 第24-25页 |
·刘宗周“慎独”思想的逻辑环节 | 第25-29页 |
·刘宗周规定在“慎独”中,“独”是本体。“慎独”是本体与工夫的合一 | 第25-26页 |
·“慎独”作为本体,就是一个“维天之命, 於穆不已”之天,即四象二气 | 第26-27页 |
·“独”作为本体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性,而是一个万世万物的统一性 | 第27-29页 |
结论 | 第29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2页 |
致谢 | 第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