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2页 |
·课题来源 | 第14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6-20页 |
·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6-18页 |
·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8-20页 |
·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RP 集成服务系统的架构与领域本体 | 第22-39页 |
·RP 集成服务系统的架构 | 第22-28页 |
·RP 系统的网络化服务与管理模式 | 第22-25页 |
·服务系统平台的层次结构模型 | 第25-26页 |
·服务系统平台的组成 | 第26-28页 |
·RP 领域本体设计方法 | 第28-31页 |
·领域本体的概念 | 第28页 |
·RP 领域本体需求分析与建立原则 | 第28-31页 |
·RP 领域本体的概念描述与知识表达 | 第31-36页 |
·RP 领域本体的概念描述 | 第31-33页 |
·RP 领域本体的知识表达 | 第33-36页 |
·RP 领域本体构建与存储 | 第36-38页 |
·RP 领域本体构建 | 第36-37页 |
·RP 领域本体的存储 | 第37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基于RP 领域本体的Web 服务发现与组合 | 第39-61页 |
·基于OWL-S 的服务注册模型 | 第39-44页 |
·OWL-S 与服务描述的顶层本体模型 | 第39-41页 |
·服务描述子级模型 | 第41-44页 |
·Web 服务发现的分层匹配 | 第44-50页 |
·Web 服务功能属性匹配 | 第45-47页 |
·Web 服务基本属性匹配 | 第47-48页 |
·Web 服务QoS 属性匹配 | 第48-50页 |
·Web 服务发现流程与服务组合 | 第50-56页 |
·Web 服务设计方法 | 第50-53页 |
·数据库设计 | 第53-54页 |
·服务组合设计过程 | 第54-56页 |
·面向RP 的服务编制策略 | 第56-60页 |
·Web 服务自动组合算法 | 第56-58页 |
·RP 服务组合的工作流转换方法 | 第58-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四章 面向RP 服务的工作流建模与验证 | 第61-74页 |
·工作流技术与建模 | 第61-63页 |
·工作流技术 | 第61-62页 |
·Petri 网与工作流建模 | 第62-63页 |
·基于Petri 网的流程服务组合 | 第63-70页 |
·时间Petri 网与工作流建模 | 第63-64页 |
·基于Petri 网的Web 服务组合 | 第64-67页 |
·RP 业务流程的服务组合分析 | 第67-70页 |
·RP 系统的工作流仿真 | 第70-7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五章 基于自主计算的RP 系统管理机制 | 第74-88页 |
·自主计算概述 | 第74-79页 |
·自主计算的概念 | 第74-75页 |
·自主单元模型 | 第75-77页 |
·自主计算系统 | 第77-79页 |
·ACS 的实现方法与服务的自主组建 | 第79-81页 |
·ACS 的实现方法 | 第79-80页 |
·服务的自主组建方式 | 第80-81页 |
·RP 领域服务的自主组建机制 | 第81-87页 |
·面向RP 制造流程服务的自管理框架 | 第81-84页 |
·RP 制造流程服务的自管理特性描述 | 第84-8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第六章 RP 网络集成服务系统的原型与应用 | 第88-103页 |
·系统开发环境与功能结构 | 第88-90页 |
·系统开发环境 | 第88-89页 |
·系统功能结构 | 第89-90页 |
·系统功能实现 | 第90-94页 |
·RP 领域本体的描述与映射 | 第90-92页 |
·自主管理的实现 | 第92-94页 |
·应用实例分析 | 第94-102页 |
·案例的服务组合分析 | 第94-96页 |
·流程服务的测试 | 第96-100页 |
·系统的安全访问 | 第100-10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2-103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03-106页 |
·结论 | 第103-104页 |
·展望 | 第104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17页 |
附录 | 第117-119页 |
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119-121页 |
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| 第121-122页 |
致谢 | 第122-12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