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红筹上市概论 | 第12-19页 |
第一节 红筹上市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红筹上市的成因 | 第13-15页 |
一、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| 第13页 |
二、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 | 第13-14页 |
三、再融资及避税港税收豁免的利诱 | 第14页 |
四、国内资本管制严格 | 第14-15页 |
第三节 红筹上市的重组步骤 | 第15-17页 |
第四节 红筹上市的影响 | 第17-19页 |
一、红筹上市的积极影响 | 第17-18页 |
二、红筹上市的负面效应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红筹上市的监管法律制度 | 第19-25页 |
第一节 红筹监管之路回顾 | 第19-22页 |
一、红筹指引时代 | 第19-20页 |
二、无异议函时代 | 第20-21页 |
三、外管局11 号文及29 号文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法律监管制度 | 第22-24页 |
一、外管局75 号文 | 第22页 |
二、《并购暂行规定》(六部委10 号令或6 号文) | 第22-24页 |
三、外商投资准入管理指引手册(2008 年版) | 第24页 |
四、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定 | 第24页 |
第三节 现行法律监管制度立法缺陷 | 第24-25页 |
一、法律效力层级较低 | 第24-25页 |
二、立法之间缺乏统一协调 | 第25页 |
三、立法缺乏前瞻性 | 第25页 |
第三章 红筹上市涉及的境外投资监管 | 第25-32页 |
第一节 我国境外投资管理的立法现状 | 第26-27页 |
第二节 最新出台的《境外投资管理办法》创新性 | 第27-28页 |
一、明确提出了境外投资的概念,概念的外延更具有周延性 | 第27-28页 |
二、下放了核准权限,简化了核准程序 | 第28页 |
三、再次明确了设立特殊目的公司须报商务部核准 | 第28页 |
第三节 我国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2页 |
一、个人境外投资立法的空白 | 第28-29页 |
二、未明确自然人境外投资是否进行项目核准 | 第29页 |
三、同一额度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机关层级不一 | 第29-30页 |
四、特殊目的公司监管存在漏洞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红筹股上市涉及的返程投资监管 | 第32-43页 |
第一节 返程投资的概念 | 第32-34页 |
第二节 返程投资的操作模式及利弊分析 | 第34-36页 |
一、股权并购 | 第34页 |
二、资产并购 | 第34-35页 |
三、间接并购 | 第35页 |
四、协议控制 | 第35-36页 |
第三节 返程投资监管规定存在的问题 | 第36-43页 |
一、间接并购监管问题 | 第37页 |
二、关联并购审批问题 | 第37-39页 |
三、跨境换股及现金收购问题 | 第39-40页 |
四、并购交易价格监管问题 | 第40-41页 |
五、国家安全和反垄断问题 | 第41-43页 |
第五章 完善红筹上市监管制度的建议 | 第43-50页 |
第一节 法律规制角度 | 第43-46页 |
一、修改及完善现有法规及规章 ,使立法协调统一 | 第43页 |
二、尽快出台及完善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 | 第43-45页 |
(一) 进一步完善《企业所得税法》 | 第43-45页 |
(二) 加快制定《资产评估法》 | 第45页 |
三、加强信息披露制度,加大事后监督力度 | 第45-46页 |
第二节 市场规制角度 | 第46-50页 |
一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| 第46-47页 |
二、对国内中小企业实施政策支持 | 第47页 |
三、发展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市场 | 第47-48页 |
四、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评价标准 | 第48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