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5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8-10页 |
·我国期货市场结算体系发展概述 | 第8-10页 |
·我国期货市场实行场内场外统一结算的重要意义 | 第1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·国外研究情况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情况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写作框架及创新之处 | 第13-15页 |
2 实行统一结算的经济学基础 | 第15-17页 |
·制度变迁理论 | 第15-16页 |
·利益相关者理论 | 第16-17页 |
3 国际期货市场主要结算模式和次贷危机中的场外结算问题 | 第17-30页 |
·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 | 第17页 |
·国际上主要经济体期货市场结算体系介绍 | 第17-29页 |
·美国期货市场结算体系 | 第17-21页 |
·美国期货市场结算体系的构架 | 第17-19页 |
·有关美国期货市场结算体系的评价 | 第19-20页 |
·美国推行统一期货结算体系的可行性 | 第20-21页 |
·美国期货市场统一结算的趋势 | 第21页 |
·英国和欧洲大陆期货市场结算体系 | 第21-27页 |
·英国期货市场结算体系 | 第21-23页 |
·欧洲大陆期货市场结算体系 | 第23-27页 |
·对欧洲期货市场结算体系的评价 | 第27页 |
·香港期货市场结算体系 | 第27-29页 |
·香港期货市场结算体系 | 第28-29页 |
·对香港期货市场结算体系的评价 | 第29页 |
·次贷危机呼唤场外产品结算“场内化” | 第29-30页 |
·从次贷危机看场外市场结算的弊端 | 第29页 |
·结算基金的设立即场内场外结算的统一是控制风险的最佳选择 | 第29-30页 |
4 我国期货市场现行结算模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0-34页 |
·我国期货市场现行结算模式 | 第30-31页 |
·三家商品交易所现行结算模式 | 第30页 |
·中金所现行结算模式 | 第30-31页 |
·我国期货市场结算不同于证券市场结算的基本制度 | 第31-32页 |
·我国证券市场结算模式介绍 | 第31页 |
·我国期货市场结算的基本制度 | 第31-32页 |
·保证金制度 | 第31页 |
·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 | 第31页 |
·风险准备金制度 | 第31-32页 |
·我国期货市场现行结算模式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4页 |
·现行的结算体系不利于风险的控制 | 第32页 |
·现行的结算体系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| 第32-33页 |
·现行的结算体系增加了社会成本 | 第33页 |
·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推出更加需要一个统一的结算体系 | 第33-34页 |
5 我国期货市场实行统一结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| 第34-41页 |
·我国期货市场实行统一结算的必要性 | 第34-36页 |
·实行统一结算有利于节约社会成本 | 第34页 |
·实行统一结算有利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| 第34-35页 |
·实行统一结算有利于对期货市场风险的控制 | 第35页 |
·实行统一结算有利于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道路 | 第35-36页 |
·我国期货市场实行统一结算的可行性 | 第36-41页 |
·保证金监控中心的设立为统一结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| 第36-38页 |
·保证金安全存管的特点 | 第36页 |
·保证金监控中心的职能及其不足 | 第36-37页 |
·保证金监控中心向统一结算机构的过渡 | 第37-38页 |
·政府是具有主导力量的监管机构 | 第38-39页 |
·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| 第39页 |
·信息技术和电子化交易的进步为统一结算提供了有力保障 | 第39-41页 |
6 我国期货市场实行统一结算可能面临的问题 | 第41-43页 |
·不同主体可能存在利益冲突 | 第41页 |
·结算的垄断是否会使风险高度集中 | 第41-42页 |
·场外结算场内化是否会束缚制约或阻碍场外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清单 | 第45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