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·引言 | 第9-10页 |
·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·化学驱方法简述 | 第11-13页 |
·界面张力与原油采收率关系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7页 |
·主要认识及成果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活化水驱残余油的条件及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9-40页 |
·残余油启动所需界面张力的理论由来 | 第19-27页 |
·界面和界面张力 | 第19-21页 |
·多孔介质中水驱油作用分析 | 第21-25页 |
·残余油启动所需界面张力的理论计算 | 第25-27页 |
·超低界面张力复合体系驱替残余油的机理 | 第27-30页 |
·驱替柱状残余油的机理 | 第28页 |
·驱替簇状残余油的机理 | 第28-29页 |
·驱替膜状残余油的机理 | 第29-30页 |
·活化残余油所需界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| 第30-39页 |
·多孔介质捕集残余油的作用力 | 第31-32页 |
·原油性质和边界层效应 | 第32-33页 |
·孔隙半径和油滴长度对活化残余油所需界面张力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·油层润湿性对活化原油所需界面张力的影响 | 第35-38页 |
·油层渗透性对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3章 超低界面张力复合体系岩心驱油实验研究 | 第40-80页 |
·不同界面张力特征复合体系配方 | 第41-47页 |
·实验制备 | 第42-44页 |
·不同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特征 | 第44-47页 |
·不同界面张力特征复合体系的驱油实验 | 第47-59页 |
·实验制备及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不同注入方案的驱油效果 | 第49-54页 |
·平衡界面张力和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与复合驱油效果的关系 | 第54-59页 |
·润湿性对超低界面张力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| 第59-67页 |
·实验方法及制备 | 第60-64页 |
·驱油实验结果及评价 | 第64-67页 |
·低渗条件下超低界面张力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适应性 | 第67-72页 |
·实验方法及制备 | 第67-68页 |
·低渗透岩心在不同润湿性条件下的水驱采收率 | 第68-69页 |
·低渗透岩心在不同润湿性条件下的复合驱采收率 | 第69-71页 |
·低渗条件下润湿性与采收率的关系 | 第71-72页 |
·润湿性和渗透率与采收率的关系研究 | 第72-77页 |
·润湿性对采收率的影响 | 第74-76页 |
·润湿性和渗透率与超低界面张力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关系 | 第76-77页 |
·不同润湿性条件超低界面张力复合驱油微观机理 | 第77-7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4章 低界面张力驱体系对低渗油层注入性能研究 | 第80-88页 |
·复合体系驱油的综合效应和协同效应 | 第80-82页 |
·复合体系的综合效应 | 第80-81页 |
·复合体系的协同效应 | 第81-82页 |
·复合体系在低渗孔隙介质中渗流的有利作用 | 第82-88页 |
·活性体系对岩石润湿性的改变 | 第82-85页 |
·活性体系对注入压力的改变 | 第85-8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结论及认识 | 第88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