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11-22页 |
·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研究历史 | 第11-13页 |
·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发现 | 第11-12页 |
·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调控 | 第12-13页 |
·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生理功能 | 第13-14页 |
·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应用 | 第14-16页 |
·微生物代谢的应用 | 第14-16页 |
·植物代谢的应用 | 第16页 |
·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结构 | 第16-18页 |
·分子动力学模拟介绍 | 第18-21页 |
·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过程 | 第19页 |
·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分析 | 第19-21页 |
·RMSD | 第19-20页 |
·RMSF | 第20页 |
·系统总能量 | 第20页 |
·回旋半径 | 第20-21页 |
·本课题的立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同源模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| 第22-27页 |
·VHb 同源模建 | 第22-23页 |
·VHb 结构的分析与模板选择 | 第22页 |
·序列的比对 | 第22-23页 |
·构建模型 | 第23页 |
·同源模型的筛选 | 第23页 |
·同源模型的评估 | 第23页 |
·VHb 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| 第23-27页 |
·VHb 的溶质化 | 第24-25页 |
·能量最小化 | 第25页 |
·能量平衡 | 第25-26页 |
·分子动力学模拟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27-41页 |
·同源建模结果与分析 | 第27-29页 |
·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与分析 | 第29-41页 |
·VHbA 和 VHbB 整个蛋白的 RMSD 值的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VHbA 和 VHbB 的整个蛋白能量的分析 | 第30页 |
·VHbA 和 VHbB α螺旋区 RMSD 和能量分析 | 第30-37页 |
·VHbA 和 VHbB 的 D-区域 RMSD 和能量分析 | 第37-39页 |
·VHbA 和 VHbB 的整个蛋白的 RMSF 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VHbA 和 VHbB 的回旋半径分析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总结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6页 |
附录 1 | 第46-47页 |
附录 2 | 第47-48页 |
附录 3 | 第48-50页 |
附录 4 | 第50-51页 |
附录 5 | 第51-53页 |
附录 6 | 第53-55页 |
附录 7 | 第55-57页 |
附录 8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