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东金青顶金矿成因矿物学与深部远景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2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2-15页 |
| ·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| ·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| ·工作区范围与完成工作量 | 第13-15页 |
| ·工作区范围 | 第13页 |
| ·完成工作量 | 第13-15页 |
|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| 第15-18页 |
| ·地层 | 第15-16页 |
| ·岩浆岩 | 第16页 |
| ·构造 | 第16-17页 |
| ·矿产 | 第17-18页 |
|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| 第18-44页 |
| ·矿体特征 | 第18-21页 |
| ·矿石特征 | 第21-24页 |
| ·矿石结构构造 | 第21-22页 |
| ·矿物组合及形成顺序 | 第22-23页 |
| ·矿石类型 | 第23-24页 |
| ·金矿物赋存状态及相关性分析 | 第24-30页 |
| ·金矿物赋存状态 | 第24页 |
| ·矿石金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 | 第24-30页 |
| ·成矿阶段 | 第30-31页 |
| ·围岩蚀变与矿化 | 第31-44页 |
| ·围岩蚀变类型 | 第31-33页 |
| ·蚀变分带 | 第33-35页 |
| ·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 | 第35-42页 |
| ·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 | 第42-43页 |
| ·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四章 黄铁矿成因矿物学 | 第44-86页 |
| ·产出特征 | 第44页 |
| ·成分标型 | 第44-69页 |
| ·样品采集与测试 | 第44-45页 |
| ·主量元素 | 第45-46页 |
| ·微量元素 | 第46-55页 |
| ·稀土元素 | 第55-57页 |
| ·硫同位素特征标志 | 第57-61页 |
| ·铅同位素特征标志 | 第61-66页 |
| ·氦氩同位素特征标志 | 第66-69页 |
| ·热电性标型 | 第69-79页 |
| ·测试原理 | 第69页 |
| ·测试结果 | 第69-71页 |
| ·热电性参数的时间分布特征 | 第71-72页 |
| ·热电性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| 第72-74页 |
| ·热电系数对成矿温度的标定 | 第74-75页 |
| ·热电性参数对成矿流体运移方向的标识 | 第75页 |
| ·热电性参数对富矿段的标识 | 第75-79页 |
| ·热电导型组合对矿体延伸规模的标识 | 第79页 |
| ·电阻率标型 | 第79-83页 |
| ·不同标高电阻率特征 | 第80页 |
| ·电阻率对富矿段的标识 | 第80-83页 |
| ·小结 | 第83-86页 |
| 第五章 石英成因矿物学 | 第86-107页 |
| ·产出特征 | 第86页 |
| ·流体包裹体 | 第86-99页 |
| ·样品采集及测试条件 | 第87页 |
| ·类型与组合 | 第87-91页 |
| ·均一温度 | 第91-92页 |
| ·盐度、密度和压力 | 第92-95页 |
| ·流体成分 | 第95-98页 |
| ·激光拉曼探针分析 | 第98-99页 |
| ·爆裂温度 | 第99-100页 |
| ·测温原理 | 第99页 |
| ·样品的挑选和测试 | 第99页 |
| ·热爆曲线与金矿化关系 | 第99-100页 |
| ·热释光标型 | 第100-102页 |
| ·氢氧同位素标型 | 第102-105页 |
| ·小结 | 第105-107页 |
| 第六章 矿床成因 | 第107-115页 |
| ·成矿年代学 | 第108-109页 |
| ·成矿物质来源 | 第109-111页 |
| ·矿体地质特征标识 | 第110页 |
| ·围岩蚀变标识 | 第110-111页 |
| ·矿物标型标识 | 第111页 |
| ·同位素标识 | 第111页 |
| ·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| 第111-112页 |
| ·成矿温度 | 第111-112页 |
| ·成矿压力 | 第112页 |
| ·成矿介质的性质 | 第112页 |
| ·成矿深度 | 第112-113页 |
| ·矿床成因模式 | 第113-114页 |
| ·小结 | 第114-115页 |
| 第七章 找矿标志与深部预测 | 第115-118页 |
| ·找矿标志 | 第115-117页 |
| ·地貌学标志 | 第115页 |
| ·地质学标志 | 第115-116页 |
| ·矿物学标志 | 第116-117页 |
| ·深部预测 | 第117-118页 |
| 第八章 主要结论 | 第118-120页 |
| 致谢 | 第120-12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1-129页 |
| 附录 | 第129页 |